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紫光芯城市政配套建设项目样板段预下月完成

原标题:紫光芯城市政配套建设项目样板段预下月完成

不断优化最难环节方案工期缩短了3/4

紫光芯城市政配套建设项目样板段预下月完成

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工地”系统指挥施工。

“通水了!通水了!”昨日早上8点多,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位于雅洲路K1+232段鹿溪河跨越段围堰被挖开,河水自北向南倾泻而下,将河底的污水管道彻底淹没。这段工程的竣工也意味着紫光芯城市政配套建设项目中污水管道建设最难的一关被攻克。

类似的场景几天前也有发生。昨日,记者从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获悉,科学南7路及雅洲路两条紫光芯城纵向主干道的地下综合管廊无障碍段已经于日前全线贯通,目前正在进行道路下方的污水干管建设。

今年3月,市委常委会听取了天府新区“三重”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并提出天府新区投资促进和项目促建的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尚需进一步完善,对此,天府新区迅速响应落实会议精神,在扩大产业布局、加强招商引资,塑造区域“软实力”之余,按时保质推进产业园道路交通、污水处理、生态环境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区域“硬环境”。昨日,记者实地走访紫光芯城市政配套建设项目工地了解到,该项目样板段建设预计下月完成并亮相。

痛点:产业阵容强势但生活配套不足

地下综合管廊无障碍段贯通

污水干管建设全面开工

走进科学南7路项目工地,记者在现场看到,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以及十余名工人正在进行土方作业,巨大的综合管廊已初具雏形,只待内部管线进入,已贯通的部分管廊已经完成了回填,其余的管廊外侧已完成了铺砖作业。

“我们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工期保证项目建设进度,目前,无障碍段的地下综合管廊已经全部贯通,其余段也正在进行建设。”据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代表李邵宇介绍,首批开工项目包括科学南7路、雅洲路以及鹿溪河下游国际组团景观建设三部分,目前正在进行地下综合管廊障碍段以及污水干管建设,组团景观的设计方案已经送审,整体形象进度已完成超三成,按照天府新区要求打造的样板段预计下个月完成并和市民见面。

在项目工地,记者还发现,每间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坑”,深度在10米左右。“这些坑是我们进行污水干管建设准备的,除了跨河段落,其余的污水干管全部实行地下作业,类似于‘挖隧道’,而且是分段同时开工。”据项目技术负责人陈熟介绍,地下作业相较地面施工来说困难度略有增加,但是目前的技术较为成熟,虽然耗时可能较长,但是不会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这个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建设过程中最怕遇到下雨,我们基本是人停机器不停,施工期间一直都轮流坚守现场值班,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及时解决现场遇到的问题。”陈熟告诉记者,前天完成的鹿溪河跨越段工程是整个污水干管建设最难的环节,工程位于河道内,汛期将至,顶管施工危险性较大,因为天气及地质原因,施工车辆无法进入鹿溪河西侧岸边,只能在河东岸将混凝土跨河运输再进行填埋,工程量增加不少。“5月8日开始围堰施工,5月10日开始沟槽开挖,5月12日开始垫层浇筑,5月14日开始管道吊装,5月23日开堰放水,原本2个月才能完成的工程,在方案不断优化下被整整缩短至16天。”

痛点:项目范围大不方便监管

一个平台“管”所有工地

新区首个“智慧工地”系统上线

走进紫光芯城市政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指挥部,记者看到,在一面巨大的显示屏前,项目经理周建军正在指挥现场作业。“这个是我们搭建的‘智慧工地’系统,通过这个集安全、文明施工、质量、人员流动、机械、材料同步监管的平台,并与市级监控平台联网,实现项目工地的远程监管和指挥。”周建军说。

记者了解到,“智慧工地”系统的建设,将计算机技术与物联网应用相结合,通过数据采集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以及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对现场施工人员、设备、物资的实时定位,有效获取人员、机械设备、物资位置信息、时间信息、轨迹信息等,及时发现遗漏异常行为,实现自动化监管设施联合动作,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事件的处置速度,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基于“智慧工地”系统平台,工程建设管理层可随时随地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监控现场的施工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时整改隐患,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现象,促进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管理。

“作为天府新区首个‘智慧工地’系统使用方,目前我们安装的摄像头有14个,这个数量还要增加,下一步还将继续推进其他设备和技术的投用。”李邵宇告诉记者,根据建设安排,除了在项目部驻地和施工场地周边建立24小时监控系统外,还将在每个工地安装人脸识别、地磅称重系统、扬尘监控系统等设备,更加有效有序地组织施工,为天府新区建设添砖加瓦。(记者曹凘源文/图)

相关阅读:
天府新区合江街道通过国家卫生乡镇技术评估 《成都面对面·监督问责第一线》聚焦温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