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贸易摩擦重构半导体估值 “国产替找”何时邂逅?

原标题:贸易摩擦重构半导体估值“国产替找”何时邂逅?

本报记者杨坪深圳报道

导读

 4月中下旬以来,已经有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国盛证券等十余家机构喊出了“国产替代机会”的投资策略。

国产替代,长路漫漫。

 5月22日午后,在华为“备胎计划”、集成电路设计及软件产业减税等利好催化下, Wind自主可控指数大涨4.50%,操作系统国产化、芯片国产化指数分别上涨5.57%、1.79%。

在不少市场人士眼中,华为遭遇美国“断供”,给国内市场带来的,虽然有产业短期影响,也有超车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4月中下旬以来,已经有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国盛证券等十余家机构喊出了“国产替代机会”的投资策略。

基于对信息技术行业“自主可控”的殷切期望,A股市场率先摇旗助阵,迎来一轮浩大的价值重估。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采访上市公司及行业内人士发现,国产替代的前景究竟如何,仍有待观察。

国产替代可期

 5月22日,市场流传一则关于“美国正考虑切断对5家中国企业的技术供应”的消息,其中被波及的两家上市公司海康威视、大华股份(002236.SZ)分别跌5.54%和5.91%。

随后,两家上市公司均澄清,分别表示“(海康威视)芯片主要来自国内,影响不大”、“大华大部分产品可以用国产替代品”。

 22日,招商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方竞受访时指出:“经历前期多轮的贸易摩擦洗礼。海康大华等龙头对于相关问题已有一定的预案准备。”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安防领域的核心芯片国产替代就在加速推进,目前IPC处理器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存储方面,日立、三星等日韩系硬盘厂可以迅速补上。国内厂商长江存储,合肥长鑫也有突破,未来将推动存储器芯片的国产化趋势;模拟芯片方面,海康、大华于2018年起加大国产模拟芯片厂商导入力度。矽力杰、圣邦股份等国内芯片公司市占率持续提升,冲击美系厂商。”方竞表示。

而在边缘域AI芯片方面,方竞指出,目前海康、大华更加侧重于边缘域智能化业务,边缘域主要做推理,所以采购最多的产品为英伟达的JETSON系列GPU。

“作为替代方案,海思在去年推出了Hi3559,以及Hi3519的AI SOC芯片,其性能功耗均远超英伟达JETSON TX1。而大华股份的策略则更加偏重自研芯片,公司在去年推出了自研的AI芯片用于睿智系列经济型人脸相机,预计大华将于今年Q3推出第二代高性能方案。”方竞介绍。

在后端服务器方面,方竞则认为,服务器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以海康威视为例,公司虽然有自己适用于特殊场景的产品,但并未将其作为发展方向,更多是让客户直接向服务器厂商采购,所以影响亦有限。

而服务器端如需实现AI功能,目前仍较大程度依赖英伟达的TESLA系列芯片,如P4、P40、P100等。但据方竞团队了解,寒武纪的MLU100芯片在海康威视处认证顺利,目前已有大批量采购订单。

“除此之外,海康也有提前储备一些库存,包括近期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时候大力提升库存水位。不过由于海康是公众公司,需考虑报表质量,所以动作相对有限,无法像华为一样大规模备库存。”方竞指出。

上市公司态度保守

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的遭遇,只是当前国产替代的一角。

在庞大的半导体产业链中,国内已有不少环节,如光电器件、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存储芯片、机械硬盘等可以做到国产替代。

近日,中颖电子(300327.SZ)就在接受机构调研时便指出,贸易摩擦普遍对客户长期加大国产芯片的采购意愿有所鼓励。

“美国的贸易制裁对公司还是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影响的比例不大,客户本来就有小比例的终端产品是销往美国的。主要体现在短期冲击上,中美贸易摩擦让客户对未来市场判断趋于谨慎,减少备货订单,影响公司短期的营运增速,但贸易摩擦普遍对客户长期加大国产芯片的采购意愿有所鼓励。”中颖电子表示。

 5月22日,华正新材证券部人士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贸易摩擦对公司现有业务影响不大,但如果从美国的禁止令上看,部分客户有一定的国产替代需求,尽管现阶段我们没有接到(替代)信息,但从潜在分析上来说,国产化替代有一定的机会。”

此前,华正新材曾在青山湖项目建设中投入资金从德国引进设备生产高频覆铜板,去年下半年部分产品已经小批量生产。

据国盛证券数据显示,高频板是一种特殊覆铜板,具有高频微波基材,进一步加工可以制造成高频PCB板。高频板具有技术门槛高,下游议价能力较强的特点,全球龙头以美日公司为主,国产替代空间大。目前全球高频板市场90%市场份额集中在美日供应商。

不过,也有上市公司对于“国产替代”趋势持“保守”态度。

指纹识别芯片巨头汇顶科技(603160.SH)证券部人士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面向华为的出货很正常,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未来销量会怎么我们也不知道,短期来看是可控的,长期要看发展情况。”

天和防务、海特高新、东山精密等多家涉足半导体产业的上市公司人士也均对记者直言,无法对“国产替代”未来发展做评估。

事实上,对于不少业内人士而言,国产替代的可实现性仍有待观望,部分核心产品供应受阻,在短期内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也需观察。

相关阅读:
久隆财险为何退出北京市场 利好!芯片产业获减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