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保房屋成危房居民修缮负担不起 区文旅局:可申请帮助

原标题:文保房屋成危房居民修缮负担不起区文旅局:可申请帮助

王涛想对房屋进行修缮时,才得知只能按照文物古建标准修缮,造价比一般民房贵8到10倍,如果自行按照民房修缮则属于违法行为。修或不修,这让王涛有些犯难。

自家老宅被认定为文物,这本是好事儿,但对于王涛(化名)来说似乎并非这样。2001年,门头沟区龙泉镇三家店村天利煤厂院落被认定为北京市文保单位,其中包含王涛家的3间房。近些年,这3间将近200年历史的老房日渐破败,墙皮脱落,房梁倾斜,房顶瓦块掉落,成了“危房”。王涛想对房屋进行修缮时,才得知只能按照文物古建标准修缮,造价比一般民房贵8到10倍,如果自行按照民房修缮则属于违法行为。修或不修,这让王涛有些犯难。

回忆:昔日繁华大院如今成了危房

5月10日,记者来到三家店中街75号院,门口的指引牌上这样描绘,“天利煤厂地处三家店中街,由祖籍山东青州府的殷姓家族创建于清道光前后,同治、光绪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院落坐北朝南,外有高大的围墙,由东院、中院和西院三组院落组成,构成一座完整的大四合院……进入大门,西房有精美的跨山影壁,东房也有一造型精美的影壁。全院方砖铺地,东西厢房各两间,硬山卷棚顶,石望板,灰筒瓦。二进院与前院之间正中有一大门楼,清水脊,戗檐砖雕非常精美。全院青石墁地,一条石铺甬路,正房五间,东西两厢配房各三间。”

但如今,这里俨然已经成了一处落魄的大杂院,影壁破损,门窗漏风、青石墁地残缺,灰瓦落地成碎片,卷棚顶被沾满土的防水布盖着看不出原貌。院里相对完好的房屋还住着两三户人家,其余多数房屋已经无法住人。

王涛打开家门,屋里地上落了厚厚一层土,“去年房顶上没盖布时屋子还只是漏雨,结果冬天刮大风,盖布把很多瓦片掀翻,您瞧瞧,房梁已经斜了。”

记者看到,不仅王涛家如此,院里多数房屋都处于类似境地。

文保房屋成危房居民修缮负担不起 区文旅局:可申请帮助

王涛家10年前搬离老房,因多年失修,房屋门窗漏风,屋檐塌陷。新京报记者张静姝摄

文保房屋成危房居民修缮负担不起 区文旅局:可申请帮助

王涛每次来,都会看到新落下的瓦片。新京报记者张静姝摄

遭遇:房屋成文物房主不能随便修

据王涛讲述,这3间房屋是他爷爷在1956年从原房主手里买来的,王涛的父亲从小在75号院长大,王涛也随后在这里出生长大,直到10年前搬离。

王涛说,从小就知道家里这院有名气,也很豪华。被定为文物后,他也觉得很荣耀,“脸上有面儿”。但没成想,现在眼看着3间房日渐破败,年久失修,自己却无能为力,论情论理,都觉得很“憋屈”,“这‘文物’的头衔反而带来了麻烦”。

王涛回忆,“我们从这儿搬走后住到了我姥姥家的房子里,也算是改善了居住条件。但这个房子实在是太久了,大概在2010年前后,家里想把房子修缮一下。”可是因为房屋已属文物,按照相关法规,房屋修葺从设计到施工都要按照文物标准来进行,“我们当时就意识到难度很大了,自己解决不了,我爸爸找过文物部门求助,但不知道怎么就没了下文。”王涛说,因为当时也不着急住,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

2018年,王涛已经结婚并且有了孩子,三代人住在一起不方便,于是他和家人商量想搬回老房住。但他发现,房子已经根本不能住了。“屋顶漏水,瓦片往下落,门窗更是烂的不行。”王涛说,不仅自己那3间房如此,院里大多数房子都成了这模样,成了名副其实的“危房”。

王涛向门头沟区文保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希望他们能出面解决。“一到汛期总下大雨,这已经200多年的房子哪受得了,当时门头沟文物局和镇上来了人,看问题确实严重,最后决定给我们院所有房子顶上盖了一层防雨布。”

今年3月1日,王涛再一次找到门头沟文旅局文物科,工作人员以及龙泉镇、三家店村负责人到现场看了情况后,在房屋周围张贴了“通知”:“三家店中街75号院西方三间系市级文保单位,现房屋破损严重,请行人绕行,避免砸伤。”

文保房屋成危房居民修缮负担不起 区文旅局:可申请帮助

门头沟文物局和龙泉镇政府工作人员了解到75号院房屋情况后,在屋顶加盖了一层后防雨布,以应对大雨对房屋的损毁。新京报记者张静姝摄

为难:文物维修价高个人无力承担

目前房屋的状况让王涛有些担心,“这情况甭说住人,如果不维修,这文物恐怕也要没了。”

5月10日,记者跟随王涛来到门头沟文旅局文物科,工作人员杜先生表示,根据《文物法》的规定,非国有产权的文物管理、维护都应该由产权人来负责。因此,作为房屋的产权人,王家需要对受损的房屋进行修缮。

王涛认可这一说法,但同时又觉得很冤,“我是想修,这是我们家的房子,我应该修,但要让我按照文物标准修,我修得起吗?”

杜先生理解王涛的难处,“因为房屋已经被认定为文物,修缮就不能按照一般民房的程序进行,你得按照文物的标准来维修。”根据杜先生的经验,同样的房屋,从规划到材料再到施工,“文物的花费是普通民房的8到10倍,但国家也有规定,如果个人或者单位确实有困难无力修缮,可以申请国家帮助。”

不过文物科之前并没有收到龙泉镇递交上来的申请,这也是王涛一直未得到答复的原因。对此,王涛告诉记者,“上一次(3月1日)村长在我们家说院里这么多房子都是一样的情况,要帮我们集体申请。”

随后记者跟随王涛来到龙泉镇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现场给三家店村村长打电话核实,对方称集体申请难度大,建议王涛自己申请。

文保房屋成危房居民修缮负担不起 区文旅局:可申请帮助

3月1日,王涛又再一次找到门头沟文旅局文物科,工作人员以及龙泉镇、三家店村负责领导到现场看了情况后,在房屋周围张贴了“通知”。新京报记者张静姝摄

进展:房主有困难政府可给予帮助

5月10日,文物科科长张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门头沟有很多文物都属个人产权,即便个人要修,也要委托专业的设计公司和古建施工单位来操作,需要个人多支出设计费、监理费,加上建筑材料和施工费用也高,有的产权人可能承担不起。不过法律也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产权人无力修缮,比如是困难家庭、低保户,可以提出申请,政府可以给予帮助。”

但张勇同时也表示,即便申请通过,也要看当年具体的财政安排,“如果当年预算无法支出,那可能就要等第二年再去落实。”张勇举例说,2018年三家店中街一处文物的产权人向文保部门申请政府协助修缮,“因为这个文物情况比较简单,属于我们区级文物,批复很快,工程进行也很顺利。而王涛家房子属于市级文物,我们要向上级单位申请。”

昨天,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王涛已经将申请书,以及自己的收入证明、房屋产权继承证明交到龙泉镇文化服务中心,正等待进一步的答复。

追问:为何不能腾退后修缮?

北京古建研究所原所长侯兆年表示,此前政府对门头沟一些古村落进行过集体修缮,有过先例,因此他建议王涛可走正常的程序来申请政府部门对房屋进行维修。“产权人可以和修缮方沟通,在修缮设计上可以既满足住户居住的需求,又能满足文物保护的需求。总之,房屋既然已被认定成文物,就要依法办事,如果维护不力或者没有按照要求自行修缮,将构成违法。”

近年来,东西城一些文保院落采取腾退置换的方式加强保护,原住居民得到补偿后离开,政府修缮院落后恢复原貌,像西城区的沈家本故居腾退修缮后,还对外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王涛所居住的天利煤厂院落是否也能适用腾退置换的方式解决年久失修的问题?

侯兆年告诉记者,东西城腾退的文保院落属于公房,与王涛家的情况不同。王涛家这样的私产文物,国家一般不会以回购或者补偿的方式将其“收归国有”,“不好定价,文物价值很难用钱衡量,给多少钱是个问题。此前虽然也有过这样的先例,但那间民房的文物价值非常高,国家以购买或者置换方式收归国有,后来改造成了博物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

链接:天利煤厂概况

根据北京市文物局官方网站显示,门头沟天利煤厂旧址位于门头沟区三家店村中街73、75、77号院,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占地约0.35公顷,有房舍73间,大门14个。院落主体建筑、格局保存完好。有精美的砖雕。道光年间为煤厂,是京西重要的煤炭集散地,也是反映门头沟煤业发展的重要实物遗存。2001年,天利煤厂旧址被批准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京报记者张静姝

编辑王彬李劼校对刘军

相关阅读:
死后化作春泥?美国华盛顿州立法,允许人类遗体堆肥 企业在税务群中发虚开发票广告 税务局:纳入风险纳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