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聘高管“陪会”谁把民企逼成这样

原标题:聘高管“陪会”谁把民企逼成这样

当前,各地正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帮助民营企业发展。但在某些地方,有相关部门打着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痛点的旗号,频频要求企业负责人“陪会”。一家从事光伏行业的企业负责人说,一般情况也不敢派员工冒充,担心被发现认为“不够重视”。如果所有会议都按要求参加,甚至需要专门招聘一名高管“陪政府开会”(2019年第9期《半月谈》)。

号称给企业减负的会议,反因被要求频繁参会,而成为企业的新负担;号召给企业提气的会议,反因“参会”变“陪会”,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而让企业更为丧气,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讽刺。自从中央在去年11月1日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讨论如何在新形势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以来,各地纷纷出台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帮扶力度,这显然是必须的。然而,相关部门的主要功夫应该花在调研情况、解决困难、促进措施落地等方面,而不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正如报道中所言,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民营企业普遍不景气是客观存在的现状,绝大多数民企的主要负责人没有时间、精力与心情务虚。如果地方相关部门长期要求民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参加诸多会议,他们花在经营企业上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势必耽误其企业的发展甚至是危及企业生存。如果拒绝参会,则可能被冠以“架子大”“不给面子”,或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那么,参会陪会为何会成民企新负担?说穿了,深层原因在于某些地方相关部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热衷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似乎不层层开会、不层层发文,就是对某项工作不重视。几年前有媒体报道,沿海一省份某厅局统计涉及厅局相关工作的全年开会数量,结果令人震惊:1068个!这个厅局的人员每天就要参加近三个会议,结果厅长不够副厅长顶,处长不够副处长顶。为按要求参会,有的民企需专门聘“陪会”高管,与上述厅局的遭遇何其相似?

事实上,真要改善营商环境,帮助民营企业发展,不能依靠一次又一次开会。如果会议数量过多、质量不高,纯粹是浪费相关部门与民企主要负责人的时间。改善营商环境首先要从改变工作作风做起,不再为开会而开会,为发文而发文,或者只坐在办公室里“憋思路”“凑点子”,而是变企业“陪会”为政府入企,问政于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尤其是,当民营企业身处困境,真正需要相关部门帮一把之时,相关部门应当好“店小二”,采取有效措施交流情况、解决问题。

当然,民企并非反感所有会议。只是说,相关部门应该精简会议,合理设置会议议程,合理确定企业参会对象,减少对企业主要负责人提出的硬性要求,赋予企业选派熟悉情况的专业人士参会的自主权。正如一些企业普遍反映的,一名分管经营的高管,往往不如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熟悉融资状况;一名分管内部管理的高管,往往不如营销部门负责人了解市场动向,即便企业主要负责人也是如此。那么,不论是否相关、是否熟悉情况,都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会,这恐怕也是一种官僚主义。

相关阅读:
娄勤俭吴政隆会见出席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嘉宾 我省出台贫困生认定办法 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