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19年四川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活动揭幕

原标题:2019年四川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活动揭幕

夜游科技馆追星科学家科技之光点亮蓉城之夜

2019年四川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活动揭幕

书写机器人

2019年四川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活动揭幕

猜拳机器人

2019年四川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活动揭幕

2019年四川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活动揭幕

参加活动的学生向科技工作者索要签名

五月蓉城,科技之光点亮创新之城。

5月19日—26日,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举行。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加快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大力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20日,由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科协主办,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协承办的2019年四川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活动在四川科技馆启动。省政协副主席陈放、市政协副主席杨建德出席活动。

戴上VR、AR设备,在四川科技馆来一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科技之旅;对话12位蓉城科技明星,感受新时代之下一座城市的创新脉动……此次“蓉城科学之夜”活动,不仅是蓉城市民的科普盛宴,也是成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新技术、新场景搭建的交流交往新平台,促成科技与民生、技术与市场的跨界交互共享。

“蓉城科学之夜”活动是中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科技活动周主场夜场活动。同时,四川科技馆也迎来了自开放以来的首次大规模夜访活动。作为我市参与人数最多、辐射范围最广的科普活动,科技活动周一直备受关注。昨晚的“蓉城科学之夜”呈现科学红毯秀、裸眼3D墙体秀、夜场科技互动体验等众多活动板块,为市民送来一场科技盛宴。在活动中,成都“科宣大脑”——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此次科技活动周包括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我和我的祖国”——科普惠民系列、科普赛事和区(市)县及市级部门重点活动4个部分。本周,我市还将持续举行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日、世界500强企业开放日、蓉城科学小讲堂等上百项群众性科普活动,期待您踏上蓉城科普之旅。

酷炫灯光秀

四川科技馆首开夜场

本次“蓉城科学之夜”活动是中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科技活动周主场夜场活动,也是四川科技馆自开放以来首次开展大规模的夜访活动。晚上8时许,伴随着极具震撼力的电音效果,四川科技馆正门的外立面墙体完成了首次“换装”,科学之树、DNA模型、浩瀚星空等画面依次上演。

“这是我们为科学之夜活动量身打造的裸眼3D墙体秀,结合科技馆外墙上的凹凸设计,市民不需要佩戴3D眼镜就可以欣赏到画面‘飞入飞出’的视觉感官效果。”本次裸眼3D投影秀投影组负责人刘杰介绍。

置身于夜晚的科技馆,戴上VR、AR设备,来一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科技之旅,旅途中再看看相扑机器人、LED魔球,感受5G带来的飞速体验……除了灯光秀,在科技馆二楼的体验互动区,一大批黑科技产品也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本次展出的黑科技产品涵盖通信、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鱼洗等古代的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也跨越时空和市民见面。

“选择夜晚时间,利用声、光、电给市民带来空间、视觉上更加逼真的科技体验,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新颖。”市人大代表、成都第一骨科医院工会主席兼创伤病区主任刘益民表示,新奇之余,带着孩子一起在“家门口”感受浓厚的科技氛围也让他十分自豪。“方式新颖,内容丰富。对于孩子来说,能够近距离、亲身感受科技成果,从小培养他对科学的热爱,我们感受到成都对‘创新’的态度。”

科技工作者

成为主角星耀蓉城

“希望有更多人从事科学研究,推动四川省和成都市科技创新和科技工作更上新台阶。”作为12位科学红毯秀专家之一,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清友有感而发,科学研究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踏踏实实去做,“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对科技工作者与创新精神的尊重。”

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长期奋斗在创新一线的科学工作者。20日晚,一场以科学家为主角的红毯秀拉开了四川科技活动周的帷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琪,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清友,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罗光春,著名科幻作家何夕,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生命奥秘丛书》创作团队代表吴军,《流浪地球》特效制作团队代表王政等12位科学家、科技大咖走上了蓉城科学之夜的红地毯,弘扬科学精神、展示科学家风采。

“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都有这个意识,都愿意参加到其中。”谈及科技活动周,长期致力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并于2017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罗光春有感而发。

《2018成都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报告表明,2018年成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1.7%,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榜单上,吴军以生物科普专家的身份参与编写的科普丛书——《生命奥秘丛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也参加了昨天的红毯秀,“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我们创新发展的两翼。”吴军表示。

政府推动市场行动

搭建交流交往新平台

“此次‘蓉城科学之夜’活动不仅是一次全民科普共享活动,也是成都科技助力新经济,创新构建新场景、孵化新应用的大集结。”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外国专家局)相关负责人分析道。据悉,蓉城科学之夜活动上,“成都造”沃尔沃XC60新能源汽车亮相,通过与蓉城市民们的互动,分享最新的科技产品。

在航天科工军民融合(四川)科创基地展区,市民可以通过乐高积木完成火箭组装、吊装、发射航天全过程,并戴上VR眼镜后感受逼真的视觉体验;在DRE空中竞技运动区域,通过第一人称视角结合VR、AR、MR多种虚拟现实技术创造无限想象的沉浸式体验,可以现场进行“驾驶”无人机的空中飞行比赛……此次活动,还吸引了一大批新经济企业参与,20余家单位将带着最新的科研成果、新技术、科普产品、科普作品、创客产品等来到活动现场进行展示,让公众全方位感受蓉城科技“高智商”。

此外,活动中,2019年度四川省暨成都市十佳科普使者揭晓。

“市科技局通过引导促进市场主体参与科技活动,聚集了一大批成都本地新经济企业到现场展示新技术,构建了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科技创新应用场景,促进新经济发展。”市科技局(市外专局)负责人介绍,同时,他们提前收集民意诉求,了解市民想看什么样的科技创新产品和项目,让市民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融合,吸引他们体验新场景、新经济、新技术,创新科技服务民生的方式,真正实现科技总动员。

新闻链接

对话科学大咖

问:怎样看待科幻电影特效制作和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电影《流浪地球》特效制作团队代表王政:电影特效制作是科学知识传播的一种非常有利的手段,它能够把许多抽象的科学知识具象表达,让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小朋友能够更容易理解。活动让我们感受到成都对于科技和文化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我们也正在向“做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特效水准”这个方向努力,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我们这个行业,加入我们,努力做好中国的科幻电影,做好科普知识的传播者。

问:为什么选择将生命奥秘博物馆开到成都?

生命奥秘博物馆馆长吴军:成都是一座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而且从之前旅游、考察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成都人民对科普文化的热情非常高。我们感受到成都科普氛围浓厚,所以把生命奥秘博物馆落户成都,为蓉城市民送上更多科普知识。

问:如何继续持续创新科普方式,推动成都科技创新?

四川科技馆外联部副部长庞博:这一次主要是通过夜间开放把目光聚集在这里,创新创造的高科技企业带来一些相关的科技产品让市民进行体验,通过这种形式给公众传达一种科普态度,让科学流行起来。今后,也会根据公众的反映选取比较有特色比较有亮点的企业,邀请他们经常走进科技馆,与开展的特色项目和讲座进行结合,做出更多普惠于公众的好的活动。(记者宋妍妍曹凘源吴怡霏摄影马丁)

相关新闻

多项高科技展品带领市民感受科技魅力

成都市科技活动周高校系列活动在成都大学举行

新能源汽车VR学习系统、所想即所得的三维打印技术、高可靠性和高负载的交叉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20日,成都市科技活动周在蓉拉开帷幕,由成都经开区经济和科技局、科学技术协会和成都大学承办的2019成都市科技活动周高校系列活动在成都大学举行。活动中,成都大学人体科学科普基地、动漫游科普基地以及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科普基地的多项展品,带领市民全方位感受了一把科技的魅力。同时,在启动仪式上,龙泉驿区4支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队授旗成立。

记者了解到,此次系列活动包括科普讲座、汽车文化节、建筑文化艺术节等10项大型活动,旨在带动高校大学生广泛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引导高校大学生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建设“先进汽车智造区,美好生活品质城”贡献青春力量。“无人直升机,是在常规无人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机种。”同时,成都大学教授唐粮还为现场人员带来了主题为《现代无人直升机技术及应用》的精彩演讲,他通过生动的案例详细剖析了现代无人直升机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历程,把现场的师生带进了无人直升机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场景的认知殿堂。(记者王李科)

传播创新成都“好声音”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成立

讲好成都创新故事,传递创新成都“好声音”。20日,在2019年四川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活动上,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外国专家局)与成都日报社联合共建的全媒体时代成都“科宣大脑”——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此次政媒跨界联动打造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全新的科技领域新型传播平台。该中心将通过内容生产、技术支撑、人才建设联动,共建成都“科宣大脑”,构建垂直领域的新型媒体矩阵,不断提升“创新成都”这张城市名片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探索全媒体时代和媒体整合发展创新。

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目前,成都日报社以打造“四全媒体”为目标,构建了以精品化《成都日报》为基础,以“锦观”新闻客户端新媒体集群为核心,以“锦观号”政务新媒体平台、党报电子阅报屏以及Go Chengdu网站为延伸覆盖的党报主流舆论全媒体传播体系。此次与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外国专家局)跨界合作,将以做强科创内容生产、运用先进技术、打造传播平台为核心,实现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画好科技融媒舆论场上的同心圆。(记者宋妍妍吴怡霏曹凘源)

相关阅读:
“二丫”:此生有幸成为她,如今终要为她画上句号 社区物业联动提高效率 处理安全隐患快而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