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动港澳居民在穗同享社保待遇
一流湾区
媒体担当
“粤港澳媒体湾区行”大型采访活动启动,着力凝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共识、智慧和力量。昨日,广东省、广州市大湾区办负责人向媒体介绍省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措施及进展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广州将大力推进广中珠澳高铁、穗莞深城际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形成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南沙与周边城市的半小时交通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
粤澳成立首期200亿元合作发展基金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曹达华表示,广东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纲”,举全省之力推进实施,推动大湾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目前已经建立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和规划政策体系。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南沙,粤港联合创新资助项目151个。出台实施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办法、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科技计划的若干规定。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并在珠澳口岸实现“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广深港高铁正式全线通车并在西九龙站实行“一地两检”,香港融入全国高铁网络。南沙大桥建成通车,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开建。横琴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莲塘/香园围口岸、粤澳新通道、新横琴口岸等加快建设,与香港的“跨境一锁计划”覆盖大湾区内地9市。澳门单牌车进入横琴政策落地,进一步放宽港珠澳大桥通行政策。
同时,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香港永久居民可在香港申请开立内地中国银行个人Ⅱ、Ⅲ类银行账户。粤澳两地保险业在横琴率先试点实现“两地保险、一地购买”。粤澳首次共同成立首期200亿元的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
便利民生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
港澳居民到广东发展更加便利。先后推出18项、35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举措。全省可招收港澳学生的高校达50所,港澳资医疗机构达48家。推进港澳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全省已受理申领量超过7万多张。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地,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税负成本基本实现与港澳趋同。专业资格互认深入推进,前海、横琴试行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建成20多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达360多个,涉及互联网金融、科技、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从业、就业人员接近4000人。
据曹达华透露,下一步,广东省将突出创新引领,携手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携手港澳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联合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高标准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创新载体,形成引领和支撑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创新主轴。
突出改善民生,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推进三地社会保险制度衔接和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研究实施民生“湾区通”工程,促进公共交通、通讯资费、信用信息、电子支付等领域标准互认、规则衔接、政策互通,便利三地群众交流交往。同时,广东将突出便捷高效,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力推进深中通道等跨珠江口通道工程建设,积极完善以广深港、广珠澳和跨珠江口通道为主轴的内部快速交通网络,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携手港澳共建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形成畅通湾区内外、联接全世界的立体化现代化交通体系。携手港澳完善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的运营管理机制,研究推出更加便利的通行、通关措施,让人流、物流更加便捷高效。
突出开放合作,携手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交流合作,推动广东省优势制造业与港澳专业服务业“组团出海”。
湾区机遇
广州力量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广州综合经济实力雄厚,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3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5万元,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5%,实现良好开局。
在协同创新扎实推进方面,广州深度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与中科院就南沙科学城和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等重大创新平台签订共建协议,推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南沙。联合港澳共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超过30个,广州超算中心服务港澳用户团队超过120个。
在要素流动更加便捷有序方面,广州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广汕铁路全线开工,南沙大桥建成使用。
民生领域交流合作成效明显。推动港澳居民在穗同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截至4月底,6500多名港澳居民在穗参加养老保险,7000多名在校港澳学生参加医疗保险。大力支持港澳台青年来穗创新创业,携手大湾区城市,共同发起“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职业发展5A行动”,打造青创孵化基地44家,总孵化面积约4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