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经济为何打不垮?
行得稳,还要走得远。
继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后,美国近日又启动了对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听证程序。面对关税大棒,人们最担心的是中国经济能不能撑住。
事实上,即便面临复杂外部环境,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和内生动力增强,中国仍有足够底气够引领经济行稳致远。想打垮中国经济?没那么容易。
国是直通车侯雨彤制图
宏观政策仍有好牌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持续发力稳增长,陆续推出“六稳”政策、逆周期政策。其效果亦十分明显: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6.4%,好于市场预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晋斌指出,从“六稳”政策出台半年多时间来看,其效果显著。
就业方面,当前中国失业率总体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与经济中潜在失业率比较匹配。在金融领域,中国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金融供给侧改革使中国经济杠杆率有所下降,股市今年1-4月出现回暖,吸引国际资本纷纷流入中国。
外贸方面,1-4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5.7%,进口增长2.9%。其中出口增速尽管低于去年全年水平,但在当前全球贸易疲软态势下已属难得。外资方面,一季度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约为35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外汇储备保持在3.1万亿美元左右。
从投资来看,一季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比去年全年提高0.4个百分点。市场预期亦出现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将今年中国GDP增速预期从6.3%上调至6.4%,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被上调的。
“事实证明,在充满变数的全球经济中,‘六稳’政策是中国宏观经济行稳致远的法宝。”王晋斌说。
随着政策红利不断出台,市场亦有疑问,下一步官方还有好牌可打吗?
“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那就是宏观政策空间仍然比较大。”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给出“定心丸”称,目前中国通胀水平还比较低,财政赤字率也比较低,外汇储备比较充足。从这些方面看,宏观政策操作空间还比较大,政策工具比较丰富充足。
刘爱华强调,总体上看,宏观政策空间大是未来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动能蓬勃涌现
经济行得稳,还要走得远。这就需要不断涌现的新动能。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副院长于春海指出,中国经济在过去一段时间维持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供求两方面质量提升、结构改善非常明显,内生动力显著增强,“这是我们基本的底气”。
如其所言,一季度,较之于制造业总体,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高出6.8个百分点。较之于第三产业总体,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速高出11.8个百分点。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也升至2013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次高点。分析指出,这表明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势头增强,正培育新的结构性机遇。
与此同时,消费继续牢牢占据需求侧头号主导力量,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1%。投资结构也继续优化,技术改造、高技术产业和一些短板领域投资都持续较快增长,为未来发展增添了后劲。
面对不确定性有增无减的外部环境,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执行院长严金明说,中国经济有巨大韧性和弹性,对中国来说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原则,用实力赢得尊重。
他指出,今年以来新旧动能转化进一步加快,为中国经济平稳开局作出贡献,新产业在蓬勃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创业活跃度增加,企业活力在不断增强,中国经济成功抵御了各种下行风险冲击,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保持平稳运行,市场信心也得到有利提升。“中国国内市场需求是巨大的,我们经济的发展前景还是乐观的。”
人民币有底气企稳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一定波动,其中间价已接近6.9。市场再次开始议论,人民币汇率还能不能稳住?
“我们完全有基础、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中国外汇市场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近日公开发声提振市场信心。
潘功胜同时指出,中国经济金融的稳健运行,为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保持合理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基本面支撑。
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此间观察者普遍认为其源于市场短期因素变化。拉长时间线看,中国经济良好的基本面将为人民币企稳提供充足底气。
中金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增长预期企稳、叠加政策组合转为“稳货币+宽财政”,可能有助于为今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提供支持。预计今年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有望从二季度起明显提振消费增速,并在今年下半年推升企业盈利。因此,越过可能的短期波动来看,人民币汇率有望从内需改善中获得更多支持,且政策组合的切换也有助于汇率走强。
中国央行参事盛松成则表示,中国经济金融宏观调控工具充足、空间充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因此需保持定力、增强耐力,勇于攻坚克难。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让市场在客观、理性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
做好自己不惧冲击
“凡是历史上经济曾经被打垮的,都是自身有问题”。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所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国经济是打不垮的”。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逐渐恢复增长,在一些领域对美国形成挑战。针对该局面,美国挑起贸易摩擦,利用战后日本对美经贸依存度不断上升的软肋展开施压,并在一段时期内给日本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在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徐梅看来,中美之间不会重演上述历史。
徐梅指出,当前贸易摩擦对美国企业及全球产业链的影响远超以往。战后几十年里,日本引进外资少,日美贸易摩擦对美国企业的影响较为有限。而如今美国对华贸易中的很大部分是美国企业的关联贸易,一旦发生贸易战会影响美国波音、通用、苹果、耐克、沃尔玛等大企业,也会波及世界经济。
与此同时,中国应对摩擦的准备更充分、应对能力更强。中国拥有远大于日本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对美出口产品具有可替代性、对美国也不像日本那样存在同盟和依附关系,加之外部市场日益多元化、“一带一路”建设稳步前行,为中国应对贸易摩擦提供了回旋余地和空间。
面对外部环境纷扰,中国下一步应如何继续做好自己的事?王晋斌认为,中国要加快推进扩大对外开放政策实实在在落地,吸引国外资本。他称,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对激发民间资本具有很好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对于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银保监会宣布近期拟出台12条对外开放新措施,显著提高银行业保险业的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分析人士指,此举一方面将促进市场竞争与创新,完善中国金融服务业,另一方面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共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机会。
严金明则提及,中国要继续坚持自主技术创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抓机遇,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领域布局。同时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和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