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断供”华为的背后 谁将遭遇重创?

原标题:“断供”华为的背后,谁将遭遇重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华为公司实施出口管制,这家国内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被认为是处在了生死攸关的节点上。

根据新华社的消息,5月15日,美商务部下属工业和安全局宣布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清单上的企业或个人购买或通过转让获得美国技术需获得有关许可。如果美国认为技术的销售或转让危害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则会拒绝颁发许可。

换句话说,华为将有可能被禁止使用美国公司生产的设备和技术。这对于目前在较大程度上依赖美国进口元器件的华为来说,的确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但近日,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网》采访时回应,华为的增长“可能会放缓,但影响轻微”。华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总裁何庭波也在公开信中提到,已经有了备胎应对潜在的供应中断。

但在商业场景中,这个禁令将使交易的双方都遭遇损失。除了华为之外,美国的这个出口管制还将大规模影响大量获得华为订单的美国供应商们。

谁在获得华为订单?

2018年底,华为公布的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其中美国有33家,占比最高,其次是中国大陆25家,日本11家,中国台湾10家,其他地区13家。

图片来源:华为官方

图片来源:华为官方

包括耳熟能详的英特尔、高通、博通、美光、思佳讯、科尔沃、西林克斯和新飞通等公司,都是华为在美国的重要供应商。

路透社统计的数据显示,Flex(伟创力)是从华为获得营收最多的公司,金额达到24亿元,这家公司的业务与富士康类似,主要提供的业务的代工。

图片来源:路透社

图片来源:路透社

其次是博通,华为的采购额达到20亿元。这是一家设计、研发并向全球客户广泛提供各种模拟半导体设备的供应商,主要提供复合III-V半导体产品,华为将其芯片用于手机和网络基础设施。

排名第三的是高通,金额为15亿元。作为全球无线技术和手机SoC供应商,产品主要应用于华为的基站和手机产品中。

紧接着是存储设备厂商镁光和希捷,采购额分别在在7亿和8亿左右。除此之外,还有玻璃面板提供商康宁,芯片公司英特尔等等,这些美国公司覆盖了芯片、射频、模拟、混合信号、

与此同时,许多中小型美国公司将受到更大的影响,因为这一类公司可以说基本靠华为的订单存活。

比如,集成电路及光通信模组制造商新飞通光电公司NeoPhotonics,有47%的业务来自于华为。光纤、被动元件及激光产品供应商朗美通Lumentum有11%的业务来自华为,美国射频供应商威讯Qorvo也有11%的营收是来自华为。

图片来源:路透社

图片来源:路透社

“断供”华为的蝴蝶效应

根据华为发布的2018年财报,公司在当年的营收为7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5%。净利润5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

公开数据显示,在2018年华为用于组件采购的数字达到700亿美元中,其中大约110亿美元用于包括高通,英特尔和镁光科技公司在内的美国公司,这些采购都将在禁令开始后消失。

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当日,华为的美国供应商应声而跌,甚至有营收高度依赖华为的公司股价跌逾两成,元气大损。

上述提到的华为的光学元件供应商新飞通(NeoPhotonic)重挫20.63%,创下近4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这家公司有40%的业绩与华为捆绑。另一家光学元件供应商朗美通(Lumentum)则大跌11.54%,为其6个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此外,华为芯片供应商高通与博通的当日股价分别下跌4%和2.33%。思佳讯(Skyworks)、科沃(Qorvo)、赛灵思(Xilinx)股价分别收跌6.06%、7.14%、7.27%。

界面新闻统计,有超过5家美国供应商的十分之一收入来自于中国地区。比如,2018财年年度财报显示,高通在中国(包括中国香港)的收入为15.14亿美元,占比总收入66.64%。美光科技中国区收入为17.35亿美元,占比总收入57.11%。英伟达2019财年财报显示,其中国区(包含香港)收入为28.01亿美元,占比23.9%,包含台湾的大中华区收入为61.61亿美元,占比总收入52.58%。

路透社的报道评价,如果贸易战对中国科技产业造成阻碍,华为的供应链“痛苦”将会加倍。

正在崛起的国产替代供应链

虽然美国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有许多在现阶段都无法替代,但是站在华为公司的角度来说,提前的供应链储备,海思研发的“备胎”,外加国产公司的崛起,正在成为化解这家困境的重要路径。

国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郑震湘说,华为正在做两方面准备,一方面从去年开始加大库存备货,另一方面加大国产化及非美国供应链转移,中国供应链产品在各产品线已经出货,严酷的环境将倒逼出更强大的华为和国产集成电路产业链。

中信建投证券的报告指出,中国是半导体消费大国,消费占全球比重约43%,但中国自给率目前约10%,到2021年尚不足20%,国产程度较低。中国国电子产品出口以PC/手机/IC/面板等为主,占比72%;下游终端产品出口较多,美国在华营收较高的企业以芯片、设备等上游环节为主,中国市场是他们的主要营收来源,因此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目前在核心五大件CPU、GPU、ADDA、存储、射频器件中,CPU、GPU、ADDA,华为海思已经进行多年研发,产品将逐步落地。

存储方面,目前主流存储DRAM(系统内存),国内有合肥长鑫;NAND(闪存)方面,国内有长江存储等公司。

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方面,华为的“备胎”则有紫光同创、安路信息;模拟芯片及传感器则有韦尔股份、豪威科技等;功率半导体也有闻泰科技等厂商,代工和封测则更多,有中芯国际、长电科技、华天科技等企业。

手机产业当中,国产供应链则更为成熟。比如京东方提供的OLED柔性屏,中芯国际提供的SoC主芯片、豪威科技提供的CIS摄像头芯片,三安光电提供的射频相关化合物半导体,汇顶科技提供的屏下指纹供应技术等。

一位半导体行业人士评价,华为的供应链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性能上可能跟美国公司有差距。但如果有国产消费电子公司持续采购和试错,将大幅改进这一情况。

相关阅读:
青岛科技活动周启幕 立足资源优势培育打造特色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