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个全国性慈善公约发布:慈善无规范则不立

原标题:首个全国性慈善公约发布:慈善无规范则不立

首个全国性慈善公约发布:慈善无规范则不立

▲图/新京报网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官网发布我国首个慈善领域全国性公约——《中国慈善联合会会员公约》。中国慈善联合会是民政部主管的慈善行业联合性、枢纽型社会组织,这份公约的发布,代表了国内慈善行业的声音。

慈善在国内的蓬勃发展,一直与扰动社会舆论的争议共生。这些争议之所以会发生,和慈善组织的规范化、标准化与专业化不足有关系,更与慈善事业距离普通人太远有关。

如果慈善领域能有行业协会为基础,发起有效自律,提高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将行业行为准则传递给社会理解,这无疑能更为有效地实现慈善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慈善行业不规范,是个常被谈及的话题。早前慈善行业并未大规模深入社会生活,其影响可能有限。但直到今天,社会的慈善土壤早已厚植,可由于缺乏有效的行业声音,慈善资金的规范管理使用模式究竟如何,慈善组织没有统一准则,社会也依然不熟悉,这让人遗憾。

最近发生的相声演员吴鹤臣家人众筹事件,有个背景就是,有组织的专业慈善活动迟迟没能建立有效的品牌形象,从而无法让社会大众认识到慈善救助与一般性个人求助的区别。

正是社会将慈善机构发布的求助信息,和网络平台上个人发布的求助信息混为一谈,导致舆论对诸多信息没有清晰披露就能发动大额筹款的模式产生疑虑。最终,这些争议的累积,让更多的社会大众对疾病类的求助信息,在整体上有了更多的不信任感。

在专业慈善活动中,对疾病个体的慈善救助需求有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但在过去这些标准由各家机构自行决定,从而难以抵达社会,并形成广泛共识。

若存在一家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对社会高度关注的疾病类求助进行更为精准的定位,并建立行业标准,可以想见,这有益于社会大众理解慈善组织疾病救助活动的专业性和必要性,也能更有效地引导社会捐赠走向有需要的地方,并减少争议产生的基础。

由现实中那些争议案例可以看到,社会对慈善行业的争议,有慈善行业发展不足的原因,更有缺乏行业协会的专业引领的因素。慈善行业各自散沙一样的发展模式,无助于社会真正理解标准、有效、透明的慈善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最终,当社会拿着缺乏一致性的标准去看待慈善活动时,保留有最大公约数的部分后,或许只剩下负面的情绪。

鉴于此,《中国慈善联合会会员公约》的发布,在中国慈善行业的这个阶段出现,显然是个积极的信号。我们相信,这不仅能推动慈善活动整体向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更能加速连接慈善和社会,促进全社会更有效更积极地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

□姚遥(公益人士)

编辑李冰冰校对郭利琴

相关阅读:
湖南启动污染防治“夏季攻势” 美因华为进入“紧急状态”?外交部:蓄意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