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赶大集 丨 你想要的烟火气息 这个600年大集都有

原标题:赶大集丨你想要的烟火气息这个600年大集都有

新京报讯(记者景啸尘)“兴隆的酸梨、唐山的杂粮、蓟县的红果、三河的卤水豆腐、张家口的山药蛋……”您要问在北京啥地方能一下子“收集”全这些特产,那就真要去平谷靠山集走一趟了。靠山集位于平谷金海湖附近,是北京东北部最大的集市,占地5万平方米,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农历逢二、逢七开集。由于靠山集紧邻河北、天津,也就形成了独有的集三地特产于一身的特色,您要是觉得城里生活少点人情味儿,来这赶个热闹还真挺合适。

赶大集 丨 你想要的烟火气息 这个600年大集都有

热闹的靠山集。新京报记者景啸尘摄

“京东第一集”上集时间几百年不变

靠山集村位于平谷区金海湖镇东部,距离北京市区不到100公里,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驱车探访时,地图上显示离大集还要过个路口右转,已经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了——各式各样的叫卖声从不远处传了过来。仔细一听,便能听出吆喝声还分了“派系”,有河北的、天津的还有平谷本地的。平谷人的方言很有特色,确切地说特别“不北京”,口音跟唐山话差不多,听着就耿直风趣。

要说起历史,那靠山集就太悠久了。村庄在明代就有,地处半山地带,集市也是那时候就有了,甚至可能是先有了集才有了村。这大集明初叫嵑山集,清朝改称苛山集,后来改成了大白话,就叫靠山集。新京报乡村频道此前报道的永宁大集天天都有,那是现今的规矩,其实不符合老礼儿,否则天天有大集,在商品匮乏的古代也很难支撑下来。叫“集”,除了是聚集的市场,这里面还有约定日期地点的意思。靠山集农历逢二、逢七开集,这个时间地点,一“约定”就延续了好几百年,康熙四十三年《蓟州志·市集》中就明确记载:“苛山城每逢二七日为集”。

赶大集 丨 你想要的烟火气息 这个600年大集都有

靠山集农历逢二、逢七开集。新京报记者景啸尘摄

大集能在历史上存下名号,主要还是因为身处“黄金”位置。平谷靠山集东临天津蓟州区,北接河北省兴隆县,时至今日,三地农民仍要拿出自己最得意的物产在此交流,都想在号称“京东第一集”上露两手。现在每逢开集,三地八乡上万商户、村民、市民就会来采购货品,晚来一点,车都没地方停。

一脚“踹”三省特产丰富生活气息浓

到集市上买卖,老话叫“上集”、“赶集”,像记者这样没事闲溜达找人聊天的,叫“逛集”。

赶大集 丨 你想要的烟火气息 这个600年大集都有

大集上出售的新鲜蔬菜。新京报记者景啸尘摄

刚走近大集,就看到一位老人蹲在路边,面前放着绿油油的几捆小葱和泡在盆里的茉莉芽儿。老人姓张,今年已经73岁了,“小葱是我在家种的,1块钱一把,茉莉芽是我自己上山割的,就这么些了,10块钱都拿走”。问价的顾客一听,立马准备拿出手机给钱“包圆儿”。老人说:“我岁数大了不会用微信啊,跟我去旁边那家吧”。老大爷还真细心,客人付款的时候,他一再跟隔壁的摊主老秦确定,怕弄错了。

老秦说:“大集里上岁数的村民不太会用微信,可如今顾客都爱用手机支付,几乎不带钱,反正大家都认识,赶集时就互相帮帮忙”。老秦在旁边卖油麦菜,一大捆只要2块钱,他介绍,大集一般早上8点就上人了,有不少特意从北京市区还有天津、河北过来赶集的人,其中以老人居多,也有不少一家子一起来的,在附近转转淘点东西。

往集市里面走,那些记忆里的乡土味道全回来了。卖大炕席、卖大铁锅、打香油的,这几个行当在城里有年头没见了,但在靠山集全有。冻柿子、小国光苹果、柴鸡蛋、山蘑菇,想要山货这里也有,摊主的看家招牌基本都是绿色纯天然。一转身,就能见着有卖老母鸡的摊儿,是村民自家养的柴鸡,还有好几家在卖自家灌的香肠。在靠山集转上几圈,顿时被这活色生香的生活气息给吸引了,见惯了城里冷冰冰的购物方式,来到这里只感到说不出的鲜活可爱。

赶大集 丨 你想要的烟火气息 这个600年大集都有

充满乡土味道的靠山集。新京报记者景啸尘摄

有村民说,靠山集还有个特点,号称一脚“踹”三省,这里囊括了京津冀三地农货是最大的特色。平谷的大桃、蓟县的酸梨、兴隆的红果、三河的豆皮、张家口的山药蛋,应有尽有。逛大集最好出发之前别吃饭,满大集的黏米饽饽、炸丸子、鸡蛋饼、红薯粉儿,逛一圈下来能撑着。

除了各种吃食外,大集商品覆盖面特广,还有小竹筐、大花布、虎头鞋、花围裙、蔬菜种子、化肥口袋甚至独轮车。东侧则是一大片卖服装的,各式各样的衣服把整个大集装扮得五颜六色。

赶大集 丨 你想要的烟火气息 这个600年大集都有

顾客正在集上挑衣服。新京报记者景啸尘摄

一对正忙得热火朝天的小夫妻引起了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的注意,“衣服5块钱一件,这一堆半袖20一件,35俩,50仨,随便挑随便选”。这个价格在市区恐怕只能买双袜子了。记者了解到,他们从河北承德过来摆摊,摊主李冰今年只有29岁,做的是尾货服装生意,“这是我们俩的副业,平时上班,一到有集的时候就过来卖卖衣服,在这里干了两年,不少客人都变成了朋友,有人从北京市里、河北那边过来找我们买衣服”。

正在选衣服的客人也应和着说:“我们都来了好几回了,从朝阳过来开车差不多要俩小时,最开始是从网上知道有这么个大集的,来过一次就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凑的就是这个热闹”。

祖传芝麻酱城里人大老远过来买

大集的西侧是蔬菜、水果、调料还有日用品区域。一股浓郁的芝麻香吸引记者走到了一个卖芝麻酱的小桌子前,但是想挤还挤不进去了,因为早就被围得水泄不通。

赶大集 丨 你想要的烟火气息 这个600年大集都有

芝麻酱特别受大家欢迎。新京报记者景啸尘摄

80多岁的冯奶奶提着两大瓶芝麻酱从人群中满心欢喜地挤了出来,她告诉记者:“这家的芝麻酱是真好吃,我吃完了就要过来买,吃过他家的芝麻酱,超市里卖的那些根本吃不下去”。冯奶奶说她可是早上8点特意从北京市里坐公交过来赶集,为的就是这口儿离不开的芝麻酱。别说,这一听就知道,冯奶奶是地道老北京,什么都能缺就是少不了这口儿芝麻酱。夏天马上就到了,晚吧晌儿懈点麻酱,就着蒜汁拌面,别提多香了。

摊主马永孝说:“我就是本地人,家里祖祖辈辈都在这卖芝麻酱,到我这已经是第五辈儿了,纯芝麻,没有一点添加,每次都是在家里灌好再带到大集上卖”。而关于靠山集,他告诉记者:“这个大集,我是太有感情了,有点数不清自己干了多少年了,但是这么多年,这个大集一直都没怎么变,只是秩序比从前好太多了”。正说着话,隔壁卖水果的趁着这会儿没人,赶紧跑来拿了罐芝麻酱,“他家的芝麻酱特别好吃,我们集上的商户也一直都爱买”。

逛完这一眼望不到边儿的大集,手里也就不知不觉提满了东西,过了中午时分,商户和游客逐渐少了下来,靠山集村正在恢复半山村落的宁静。600年的热闹,600年的买卖与传承,都浓缩在了京郊的这个小山村。这个村子靠着一个古老的集市维持着红火,也维系着京津冀三地乡亲们浓浓的乡情。

新京报记者景啸尘编辑张树婧

校对杨许丽

相关阅读:
贵州省出台方案明确30万吨/年以下煤矿今年内有序退出 国台办: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呈回暖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