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自筹1800万 炎苍埔红火传

原标题:自筹1800万炎苍埔红火传

自筹1800万 炎苍埔红火传

炎苍埔村将被打造成红色特色新农村。

自筹1800万 炎苍埔红火传

炎苍埔村环境优美。

自筹1800万 炎苍埔红火传

修缮一新的祠堂曾是农会旧址。

自筹1800万 炎苍埔红火传

村里的清洁工庄来好也踊跃捐款,一人捐了2000元。南粤乡村在振兴 19

特色新农村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家源

汕尾海陆丰地区是红色革命的热土,乡村振兴的春风也吹遍这里的每个村落。近日记者在该市城东镇炎围村下属炎苍埔自然村采访时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该村村民为支持村里修复红色遗址打造红色特色新农村,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自发捐款超1800万元。更可贵的是,村里一名月工资只有1000元的清洁工,也自掏腰包捐出2000元。可以说,炎苍埔村走出了一条“全村总动员”依托红色资源建设美丽乡村的道路。

目前,村里正向上级部门积极申报成为“红色村”。从6月起,炎苍埔村红色旅游产业也将正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儿童游乐园、3D喷泉、连片的油菜花等景点,也将成为炎苍埔村的一张张名片。

红色基因:不少村民的先辈在革命中牺牲

走进炎围炎苍埔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绿化的村文化广场。漫步在广场上,所到之处皆能发现不少“红色”元素:农会、赤卫队旧址、苏维埃政权纪念广场、革命烈士资料展架……

2017年汕尾曾对全市红色史料及革命遗址进行普查,并发布了汕尾市革命遗址目录,炎围炎苍埔村农会、赤卫队旧址便被收录其中。炎围村党支部书记庄国安告诉记者,农会旧址就是村里的祠堂,也是当年赤卫队活动的据点,是目前城东镇唯一的革命遗址。

炎苍埔村的红色基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村理事会秘书长庄勇辉告诉记者,1926年,炎苍埔农会在祠堂里成立,村农会会长和农会会员以祠堂为据点,组织农民自卫队、赤卫队,同当时的反动势力作斗争,为保护海陆丰苏维埃政权作出贡献和牺牲,后来被评为烈士的就有6人。

庄勇辉便是烈士后人。他告诉记者,他的爷爷四兄弟中有三人最终牺牲,爷爷庄秀茂成了唯一幸存者。“当时为躲避反动势力追捕,爷爷背着病重的四弟庄坤逃到陆丰金厢镇观音岭一山洞,庄坤见势不妙,执意要哥哥先走,最终自己壮烈牺牲。”庄勇辉回忆说。

“这些都是真实故事,村里不少村民的前辈也都在革命中牺牲。”庄勇辉说,也正因如此,红色基因也一直根植在每位炎苍埔村民心中。

全村总动员:

耄耋老者掏积蓄清洁工月入千元踊跃捐款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庄国安说,在烈士精神的感召下,2017年村里决定修缮农会旧址,建设红色纪念广场,打造红色特色新农村。整个工程分两期进行,根据村里的估算,需大约1300万元,经费来源为炎苍埔村民自筹。

近一年来,村民捐款的热情越来越高。炎苍埔村约有300户,捐款名录显示,几乎所有家庭都有捐款,不少捐款人还反复多次捐赠。一名叫庄碧强的村民先后五次捐款总计300万元,村民庄名淡先后四次捐款总计65万元,村民庄进展五次共捐资60万元。

村民庄焕尧介绍说,村民踊跃捐款的举动也感染了出嫁多年的外嫁女,不少人回到娘家参与捐款,其中就有90多岁的庄亚叶和庄月明。另外,当年被迫流亡海外的农会赤卫队员的后人们也纷纷回村捐资。

庄国安告诉记者,捐款人中既有外出经商的老板,也有生活拮据的村民。庄来圆和庄来好的义举就令不少村民为之动容。庄来圆主要靠打散工和捡破烂维持生计,他捐款1万元;在村里做清洁工的庄来好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他也捐出2000元。

坐在记者面前的庄来好已满脸皱纹。今年68岁的他是村里的低保户,儿子今年35岁尚未完婚,目前也没有固定工作,全家每月仅靠不到1000元的生活补贴维持生计。得知情况后,村里给庄来好安排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每月给他发1000多元工资。

得知村里要重修农会旧址后,庄来好揣着2000元现金来到村委会捐款。当被记者问及为何捐钱时,庄来好露出稍显腼腆的微笑。他说,农会旧址就是村里的祠堂,是他从小到大玩耍的地方,如果任由它破损坍塌确实很可惜,而且其他村民也都在捐钱出力,自己也不甘落后。“我老婆也很支持我。”庄来好笑着说。

义举:村民捐款超1800万元

截至今年5月,来自村民的自发捐款已超过1800万元。为规范资金使用,炎苍埔村让每户选出一名代表,加入村里的微信群。在群里,每天都会实时更新捐款情况和资金的使用情况。

为何能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就筹得1800万元捐款?不少村民在接受采访时都称,除了向先烈致敬外,村干部的带头作用也非常关键。多名村民向记者透露,捐款65万元的庄名淡已经九十岁了,是庄国安的父亲。庄名淡看到儿子为村里做事,他把自己多年积蓄都捐出来。庄国安本来有自己的生意,但做了村干部后,就把生意交给儿子打理,自己一头扑在村里,为村里办实事,这让村民看到希望,坚定了信心。在庄国安的影响下,多名在海南经商的乡贤除了积极捐款外,也先后放下生意,回到村里,全程跟踪红色遗址的修复工程。

庄勇辉说,村里的庄氏宗祠建于清朝雍正年间,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其中宗祠的门框和门前的锣鼓石都是从一开始沿用至今,可以说这个祠堂承载了村里几十代人的集体记忆,因此此次重修才得到如此多村民的支持,“可以说是一种情怀吧。”庄勇辉说。

如今,农会赤卫队旧址修缮工作已基本完成。记者现场看到,“庄氏宗祠”前也已树了一块刻有“炎苍埔村农会、赤卫队旧址”名称的定制石碑。与修缮前残破不堪的祠堂相比,修缮一新的祠堂建筑主体已经加固,地面也铺上了石板,屋顶还嵌上颇具潮汕特色的嵌瓷,显得尤为气派。

规划:拟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自助“造血”

如今,炎苍埔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夜幕降临,村里的池塘边亮起一圈的观光灯,把一旁的文化广场照得亮如白昼。广场中央,一群老年人正跳起广场舞,小孩则在草地上追逐玩耍,而凉亭里、石椅上更是坐满纳凉的村民……

庄国安介绍,目前村里已完成农会、赤卫队旧址建设,村文化广场已基本完成,并配套建有纪念亭、灯光照明、生态公园等。如今,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健身、娱乐、休闲的活动场所。

当然,这一切的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比如炎苍埔村除了宅基地外,其余基本都是农田,这一度给红色纪念广场的建设带来一定难度。而令庄国安感动的是,后来,村里多个家庭几乎无偿拿出宅基地使用权,如今的红色纪念广场就建在村民的宅基地上。

谈到下一步规划,庄国安称,从下个月开始,村里将依托红色资源,把全村打造成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如在村里建设革命烈士红色纪念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还将成立股份公司发展旅游产业,如建设儿童游乐园、安装3D喷泉,种植油菜花和莲花等,吸引更多游客前往。

“通过这样的打造,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也可以带动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自助‘造血’功能,最终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庄国安说。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谈中美经贸摩擦:君子之国 先礼后兵 6辆小车“掉坑” 无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