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甲骨文裁员背后的中年程序员
“要不是All hands meeting(全员大会),我还不知道软件园甲骨文研发员工有这么多人。”5月7日上午,陶杰更新了自己的领英动态。6日晚上下班前,陶杰收到了邮件形式的会议邀请,通知第二天上午举行全员大会。
“当时收到邮件就猜到可能会裁员。”陶杰解释道,早在4月份,部分自媒体就发布了甲骨文中国将会裁员约1600人的消息,甚至明确了“官宣”的时间为5月7日。“当时觉得传言不可信,最主要的就是因为规模太大了,感觉不太现实。”
很快,靴子落地,甲骨文中国裁员的“传言”变成了现实。在全员大会上,甲骨文亚太区人力资源主管声称,甲骨文正在进行全球性的业务结构调整,导致一部分人要离开岗位。据多家媒体报道,甲骨文将裁撤中国区研发中心(CDC),整个CDC约1600人,首批确认裁员约900余人,其中超过500人来自北京研发中心,目前销售等岗位依然保留,但不排除下一步的持续裁员可能。有消息称,第二批裁员将在7月进行。
作为一名云计算团队的技术人员,陶杰一度以为自己足够安全。但直到被HR约谈,陶杰才意识到一直被自己忽略的事实:在一场无差别裁员中,没有人会幸免。
“等着被裁员”的觉悟
对陶杰而言,甲骨文是有“光环”的。
作为全球TOP2的软件公司,甲骨文为遍及145个国家的用户提供数据库、工具、应用软件及相关的咨询、支持和培训服务。公司于198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02年该公司在深圳建立第一家研发中心,随后在北京、上海、苏州、南京相继成立研发中心。2013年,甲骨文已超越IBM,成为继微软之后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目前,甲骨文在中国有14家分公司、5个研发中心,约近5000名员工。研发中心负责云开发、Linux、Oracle Spatial、虚拟化技术、服务器技术和应用开发等。
从某种程度上讲,甲骨文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行为的支持。在2004年版本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外资研发中心正式被列为鼓励类项目(第12款11条)。各地方政府更是以其为荣,大力支持跨国公司在本地设立研发中心,并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税收、资金支持等多方面开出了各种优惠条件。同一时间,微软、IBM、惠普等企业均先后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2017年11月,在民营企业敲了7年代码之后,陶杰搬进了中国程序员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后厂村,在甲骨文大厦里拥有了新的格子间。陶杰从事的云计算业务,不仅是甲骨文致力于转型的新方向,也代表着整个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进入甲骨文工作,陶杰一度以为,自己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改变发生在2018年。10月,大洋彼端的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在公开场合发表了一些对中国不太友好的言论”。铺天盖地的新闻让陶杰和同事们忽然意识到,“他完全不在乎中国市场”。陶杰的内心隐隐有了一些担忧。
事实上,从营收上讲,中国的营收在甲骨文的总营收中占比很小,在亚洲区域甚至比不上日本。而在研发分工上,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承担的并非是核心、基础性业务,更多是应用的本地化,相对边缘。
4月初,“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将彻底关闭”的消息开始在TheLayoff上流传,甚至给出了具体的“官宣时间”。TheLayoff是一个以分享公司裁员信息为主的美国论坛。
“应该涉及的范围很小或者还没开始,”在和同事的交流中,陶杰心怀侥幸。“外企的人都有一个觉悟,就是说等着被裁员。”在陶杰看来,公司裁员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某块业务前景不明或者主要负责的高层离职,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业务线被砍掉。有些部门已经半年都没有新任务了,很明显是会被裁掉的。
据外媒CRN报道,美国加州监管文件披露,甲骨文将在该州永久裁员352人,裁员将从5月21日开始,包括255名甲骨文红木城(Redwood City)总部员工和97名圣克拉拉(Santa Clara)办公室员工。
“大部分与我交谈的人都在等待他们的遣散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它即将到来,只是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在TheLayoff上,有甲骨文公司的员工如此表示。
“我们不一样,我们上线了很多新业务,是最忙的一个部门了。”对即将到来的裁员,陶杰一度信心十足。
“高端产业回流欧美,低端产业流失到东南亚”
全员会后,陶杰终于还是迎来了和HR一对一的面谈邀请,他用了两个字来形容这次谈话:震惊。“之前我们部门一点风声都没透露,都以为我们会坚持到最后。”在陶杰的设想里,即便自己被裁员,也应该是最后一批被裁掉的,“大家都以为我们能坚持到12月份”。
“当时主要谈的就是赔偿,5月份的工资全算,其余部分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或者你的平均工资取低值,还有法定年假。”陶杰表示,和部分媒体报道的一样,HR表示5月22日之前签离职协议,赔偿为N+6(N为入职年限);5月22日之前签字就是N+1;5月31日是上班的最后一天。“没有任何协商,只是通知。”
《劳动合同法》规定,N的计算标准为最近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最高不超过当地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每满一年按照一个月计算,不满半年半个月计算,超过半年按照一个月计算。看似慷慨的N+6,背后其实隐藏了不少小心思。2017年,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8467元,最高3倍也只有2万5千余元。
有猎头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这对外企员工而言,并不算高薪资。“我之前联系的微软3年(工作经验)左右的大概(年薪)25(万元)到30(万元)了。一些小的外企,2至3年给到的薪资大概是15(万元)到25万元。”
据“企查查”公布的Oracle中国招聘统计信息,甲骨文中国员工月平均工资为48959元,约六成中国员工的工作经验集中在5至10年。同时,按照公司文件,员工手上的股票期权一般会在6月份到期,但5月31日的离职时间,无疑让员工被迫放弃了这部分收入。
关于甲骨文公司裁撤中国区研发中心的原因,《财经》报道分析称,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设研发中心,受中国的市场、人才与政策红利影响,但自2012年起,外国科技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数量与规模发展曲线出现掉头向下迹象。
有多位外企研发人员向《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IT类外企将研发转移至印度等其他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德勤《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5倍,目前已经超过印度。并且,印度软件产业在全球的地位持续上升,规模效应日益明显。
2017年1月,甲骨文中国裁退了北京研发中心Solaris操作系统和存储系统两条业务线的员工至少170人,其中存储系统业务线被裁人数约占1/4。并且,此次裁员并不完全是人员缩减,存储条线的人员裁减后,部分工作岗位将调整回美国和印度。
“高端产业回流欧美,低端产业流失到东南亚。”陶杰表示,在IT界一直都有这样一个说法:“没错,现实就是这样的。”陶杰有些绝望。
“Life work balance”
裁员信息发布之后,部分不满的员工在甲骨文大厦的楼下拉起了横幅,要求“把工作机会留在中国”,“反对甲骨文只要中国市场,不要中国员工”。还有部分员工,迅速开始寻找新的工作。
据BOSS直聘提供的数据显示,在5月7日的网站上,“甲骨文”“Oracle”两个关键词搜索次数暴增,其中来自招聘者搜索达到近10万次。职场点评网站“看准”提供的信息则提到,裁员消息放出后,网站甲骨文公司的访问量暴增数十倍。
按照BOSS直聘方面的说法,目前在平台活跃找工作的甲骨文前工程师有300多名,在过去的一周,有近万名招聘者向他们发起了沟通。与此同时,甲骨文中国依然还有100多个职位正在开放招聘,技术类岗位不少与云计算相关;5月7日来自求职者的“甲骨文”“Oracle”搜索次数也较前一日上涨了30%左右。
另一个招聘网站拉勾网也在首页上线了专门面向甲骨文被裁员工的招聘入口,当中所提供的基本是各大科技企业的工程师岗位。针对招聘方,拉勾网还推出了“甲骨文人才专场”,聚合甲骨文中国员工简历。
5月8日晚上,陶杰离开办公室,准备下班回家。甲骨文大厦外围的防护栏上粘满了新贴的A4纸,除了公司打印的通知“甲骨文园区已启用门禁控制系统!非甲骨文员工,禁止穿行!”更多的则是其他公司的招聘启事。
5月10日,由中关村软件园、海淀园工会工委主办,中关村软件园人力资源联盟承办的甲骨文专场人才推介会在中关村软件园举行。联想、华为、网易、新浪、360、京东物流、阿里巴巴菜鸟、知乎、美团等知名企业都提供了招聘需求,甚至有公司直接打出了“接受团队整体平移”的口号。
据AI财经报道,在招聘会现场,有BAT子公司企业HR亦表示,甲骨文员工年龄段偏高,像微软、IBM这样比较稳定的大外企,很多人在这里工作十多年了,文化背景和国内有很大差异。有人甚至上来就问:“你们是996吗?”
“说实话,如果你很在意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其实你是跟社会脱节了的。现在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节奏,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如果你关注互联网行业,关注这个社会,你不应该想这些。”上述HR如此说道。
和鼓吹“狼性文化”的中国企业不同,外企大都追求“Life work balance”,甲骨文也是如此。在社交软件脉脉上,有认证为甲骨文员工的网友表示,在甲骨文每工作一年,每周在家工作的时间就增加一天,“也就是说只要你混得好,甲骨文待5年你就不必来公司上班了”。
有甲骨文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在甲骨文中国十几年的老员工即便没有年度调薪、升职,也会愿意留在甲骨文,因为这里“不是拿命换钱,不强制加班,只在产品上线前的几个关键节点需要加班,之后还有机会调休”。
“我接触过一些外企员工,他们的工作时间就是早九晚六,更有生活一些吧,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就是996或者007。”有猎头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在此情况下,外企员工很难适应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工作节奏。
“国内互联网公司对30岁以上的程序员不太友好”
“如此大批量的人员短时间流入到国内的招聘市场,会造成多大的冲击?20天的时间面对这么多竞争者,能找到称心的工作?”面对现实,陶杰比较悲观。虽然放出来的职位看似很多,要想找到真正匹配的工作,还是很难。“国内互联网公司对30岁以上的程序员不太友好,在企业面前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
据统计,此次甲骨文被裁员工的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与此同时,毕业季来临,一大批新鲜血液将涌入就业市场。部分被裁掉的底层员工,将和这群职场新人正面交锋。
无论国内国外,关于程序员的“大龄歧视”从来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2018年9月,三名IBM前员工在曼哈顿联邦法院向老东家发起集体诉讼,指控公司在解雇他们的时候对他们有年龄歧视行为。“在过去几年里,IBM一直在系统性地裁减高龄员工,以打造一个更加年轻化的团队,”三名前员工在诉状中声称。该诉状大量借用了ProPublica的报道。该报道发布于3月份,其中称IBM在过去六年中已经解雇超过2万名40岁以上员工。
同为IT从业人员的林波也表示,IT行业是存在大龄恐惧症的。“30岁的时候最恐怖。”林波表示,刚毕业的时候,大家工资从3000块钱起步,感觉自己每年都在学习新知识,工资也会有相应的增长。“这个阶段大家都很自信,觉得这时候不拼什么时候拼。”到了30岁,身体状况和家庭原因会导致注意力越来越难集中,公司也多了很多比自己更努力的晚辈。
“30岁的时候就是你感到了不安,但无力挣扎;35岁之后我觉得就是彻底的咸鱼状态了。”林波有点无奈:“过了30岁就变成了让我拼,我也拼不动了。”
曾在某公司担任软件开发的江伟亦表示,自己在招人的时候,年龄超过30岁的,简历都不会看。“我们招的就是一线干活的。我不需要那么大年龄,年轻人有的是。”
年龄的增长无可避免,难道30岁真的成了程序员过不去的一个坎吗?职场作家、职业生涯咨询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赵晓璃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多关注普适性的技能,不要紧盯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其次,要多拓展眼界,不能总使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程序员是高智商人群,专注成就了他们过往可以攀到高峰,但专注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去拓展,就很容易走到一个死胡同,在面对变化的时候就容易被动。”赵晓璃表示。
5月11日,陶杰选择迎接变化,参与了某国有银行2019年金融科技社会招聘的考试。末了,陶杰感叹道:“希望这次也有好运气吧”。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陶杰、林波、江伟系化名)
责任编辑:余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