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电影大师文德斯跨界导歌剧《采珠人》,因为旋律曾治愈他

原标题:电影大师文德斯跨界导歌剧《采珠人》,因为旋律曾治愈他

新京报讯(记者滕朝)5月13日,歌剧《采珠人》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导演维姆·文德斯的媒体见面会,影评人、剧评人周黎明作为主持嘉宾,与导演就此版歌剧《采珠人》的制作花絮及电影导演对舞台作品的深度思考和艺术追求进行了交流对话,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这位电影大师的歌剧魅力。

电影大师文德斯跨界导歌剧《采珠人》,因为旋律曾治愈他

电影大师文德斯跨界导歌剧《采珠人》,因为旋律曾治愈他

这位电影导演在中国有许多影迷。王小京摄

歌剧《采珠人》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乔治·比才于1863年以24岁的年纪写出的天才之作。该剧也是继《卡门》之后国家大剧院制作推出的第二部比才歌剧,并且是该版制作的中国首演。不过相较他举世闻名的《卡门》,《采珠人》并不为人所熟知。当指挥家巴伦博伊姆邀请文德斯导演共同完成一部歌剧时,面对歌剧这片丰沃的“新大陆”,文德斯选择了比才的早期歌剧作品《采珠人》。他坦言:“经过一段思考,我意识到选择(哪部剧目)必不是纠结所得。相反地,当一个人第一次尝试一件美好的事物时,一定是冥冥中有种必然的需要。说实话我常常被邀请做歌剧,但是如果我有机会再做歌剧的话,我希望做一部没有人制作的歌剧,比如说现代作曲家新的作品,这样非常具有挑战性。像《阿依达》这样的歌剧被别人制作一千次了,你再去制作没有很多挑战性。”

电影大师文德斯跨界导歌剧《采珠人》,因为旋律曾治愈他

《采珠人》德国首演版剧照。国家大剧院供图

导演文德斯是二十世纪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当代德国影坛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拍摄过许多获奖长片,比如《德州巴黎》《柏林苍穹下》等,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编剧、导演、制作人、摄影师和作家,产出过大量独具创意的纪录片。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文德斯并不囿于特定的艺术形式,舞蹈、音乐、舞台剧等都深深吸引着他。正如他所说:“循规蹈矩对创作来说就是地狱,(重复)必然会让你丧失掉那些头一次制胜时所用的秘诀。”“跨界”执导歌剧无疑是文德斯在突破艺术创作“舒适区”的又一次尝试。

文德斯钟情于这部歌剧作品,也源于《采珠人》的优美旋律曾“治愈”了身处难关的自己。正是因为音乐先于故事打动了文德斯,在排演这部作品时,文德斯并不满足于观众离场时只有“看到的精彩”,而是强调音乐在歌剧作品中叙述故事的重要作用:“歌剧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舞台艺术形式,为什么说它危险呢?因为可能在舞台上大家能看的东西太多了,反而音乐变成了一个次要的东西,尤其在美国,有很多制作里面,视觉完全覆盖了音乐上的美,所以我做《采珠人》这部歌剧的初衷是想让音乐是最主要的,让音乐更突出一些,希望能引导观众以更包容的态度欣赏和沉醉于这样伟大的音乐。这话从我一个电影导演嘴里说出来可能听着奇怪,毕竟视觉语言是我的专业领域。但音乐才是这部歌剧里讲述故事的主要手段,比才用他的音乐创造了一个他自己的世界。”

电影大师文德斯跨界导歌剧《采珠人》,因为旋律曾治愈他

电影大师文德斯跨界导歌剧《采珠人》,因为旋律曾治愈他

《采珠人》德国首演版剧照。国家大剧院供图

《采珠人》的故事从女主角莱拉和两位男主角祖尔迦、纳迪尔的重逢开始。两位好友久别重逢再续友情,此时一位蒙着面纱的少女出现。纳迪尔没有遵守与好友的承诺,偷偷结识了莱拉;尽管有誓言在先,莱拉还是爱上了纳迪尔,命运之轮开始转动。文德斯导演运用电影中的“闪回”手法对故事的背景进行了视觉化处理,同时大胆地让舞台空无一物去呈现神秘而带有传奇色彩的斯里兰卡海滨,舞台不仅宛如海滩,同时模拟珍珠材质的舞台表面也让观众仿佛置身贝壳里。在灯光的巧妙作用下,这片舞台将在海滩、林间空地、帐篷及刑场中切换。同时,服装设计也为演员们设计了一套无明显时代特征、却有着异域情调并能体现不同人物性格的服装。

据悉,将于5月15日与中国观众见面的歌剧《采珠人》正在进行紧锣密鼓地排练,除了文德斯执导之外,意大利指挥家多纳托·伦采蒂将执棒,并携手奥尔迦·佩列嘉琪科、弗朗切斯科·德穆洛、阿尔弗莱德·达萨、保罗·盖、郭橙橙、史蒂梵·齐弗莱里、周正中以及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剧演员关致京,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管弦乐团共同呈现这部作品。

新京报记者滕朝编辑田偲妮校对王心

相关阅读:
6月开始 全党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葫芦娃之父”导演胡进庆去世,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