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格调到格局 成都文旅融合的产业之变

原标题:从格调到格局成都文旅融合的产业之变

从格调到格局 成都文旅融合的产业之变

夜游锦江

从格调到格局 成都文旅融合的产业之变

在蓝顶,人们感受艺术和艺术生活

从格调到格局 成都文旅融合的产业之变

成都蓝顶美术馆

昨日是周日,蓝顶当代艺术区的游客和观众比平日多了不少。艺术区内,一栋白房子是人们到蓝顶必来打卡的网红地标。这里就是著名当代艺术家何多苓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美术馆。这栋美术馆由何多苓亲自设计,去年开馆展就以“空”为主题,未展出一幅绘画作品,仅纯粹展出这个白色建筑本身。在蓝顶,这样受到文艺青年追捧的场所还有不少。经过10多年的发展建设,曾经的荒坡地变成了艺术家聚集的文艺场所,蓝顶艺术区成为闻名中外的艺术区和旅游景点。

如果说白天在蓝顶可以感受成都的文艺,那么在夜晚的成都,泛舟锦江不失为体验成都之美的最佳选择。近日,“一张图一座城”活动引发关注,在最新的手机镜头下,成都锦江夜游美景引发不少网友关注。一幅长达200米的“天府幻夜图”,更是凸显出天府文化丰厚的底蕴。

不管是成都蓝顶创意产业有限公司运营的蓝顶当代艺术区,还是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夜游锦江”,都彰显出文旅融合,叠加发展迸发出的新力量。成都的文创企业正以创新的姿态,推动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艺术格调与产业格局艺术高地华丽转身

2003年,周春芽、杨冕等四位艺术家租用了成都机场路旁的闲置厂房,因厂房的铁皮顶是蓝色的,于是就取了蓝顶这个名字。2007年,蓝顶向东迁移到现在的成都双流、锦江、龙泉三地交界处,规划占地1500多亩。经过10多年的发展建设,曾经的荒坡地变成了艺术家聚集的文艺场所,蓝顶艺术区成为闻名中外的艺术区和旅游景点。

回忆起蓝顶这些年的变化,蓝顶艺术区负责人金延欣喜地说,蓝顶艺术区最初只是一个艺术家的聚落,如今的新蓝顶已经发展成为以当代原创艺术为引领的创作和创意产业聚集区;集艺术欣赏、展示、交流和消费于一体的文创产品交易区;具有田园和人文双重景观的体验式文化旅游区;具有强大精神联系的工作生活一体化的新型创意社区。

他说,成都蓝顶美术馆、何多苓美术馆及周边数家艺术展览展示空间及画廊、音乐制作工作室已经成为各具特色的文艺打卡网红点。园区整体丰富的极具格调的艺术氛围,展示了成都艺术生活之美,倡导着生活美学新思路。

文化高地与创意产业体验式旅游模式水到渠成

“当一个中心区域的各类文化人士聚集,文旅融合的聚合效应将逐步产生,高端引领作用将逐步形成。该区域辐射周边更广大的区域将成为现实。”分析蓝顶快速发展之路,金延颇有心得。他说:“一个创意产业和一个区域的形成,必须具有核心和灵魂。在打造蓝顶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文化高地的形成和创意产业源泉引领性的形成。这是‘蓝顶实践’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创新。”他告诉记者,一方面,蓝顶极大地满足了艺术家生活和工作需求,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在此安营扎寨;另一方面,这一文化高地也吸引了包括设计事务所、画廊、艺术交易机构、动漫创作室、摄影工作室等下游产业链在这里聚集。他总结道:“我们的全产业链就是在这种双体系模式下形成,从而形成一种体验性的旅游模式。”

如今,蓝顶聚集了包括周春芽、何多苓等艺术名家在内的艺术人才300余人。艺术家、设计师、作家等各个领域的创意大咖们也纷至沓来,出思想、出创意。蓝顶既是当代艺术文化的高地,也是一个有精神联系的文化区域,以展览和活动的形式让人们可以在里面感受艺术和艺术生活,亲身体验文化氛围。

随着高端艺术、创意人士、艺术创意机构的纷纷进驻,蓝顶的业态越来越丰富,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文旅融合创意产业链。蓝顶与周边的艺术创意相关的工作区、艺术区、商业区、旅游区,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艺术栖居之地,成为城市的文化高地和耀眼名片。金延透露,蓝顶艺术区已经跳出了单一艺术聚落功能,成为文旅融合的全新根据地,每年接待游客超过了10万人次。

生活的文化与文化地生活天府绿道成为文旅融合爆款

我省正在加快建设成都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核心区。作为文化旅游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的天府绿道也是成都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夜游锦江”汇集了旅游、文创、美食、音乐等元素,构建出天府文化的“锦江故事卷轴”,“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夜消费主题场景得以呈现。最吸引眼球的,还是沿江的“熊猫爬塔”“光影走廊”“天府金封册”“门泊东吴万里船”“花重锦官光影秀”“24伎乐实景秀”等特色场景。“夜游锦江”项目,仅春节期间就吸引市民和游客20余万人次。

如果说“夜游锦江”是天府绿道上的“夜明珠”,那么江滩公园则是天府绿道上的时尚据点。作为锦江绿道串接的重要节点,江滩公园依托多功能复合、场景营造、产业融合的“绿道+”模式,按照“运动时尚、活力江滩”定位,创造性地将原有传统公园改造提升并植入文旅体商项目,正充分实现绿道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生活价值和社会效益。

这些网红项目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操盘手”成都文旅集团。据了解,在今年年初,成都文旅集团就接连推出了数十项特色文旅活动,通过业态创新、功能复合、营销聚势、消费升级,多个文旅特色品牌项目反响很好,文化性、体验性和互动性强的项目往往更受大众喜爱,助力成都文旅实现了“开门红”。

做好文旅融合的四则运算文旅集团要推出4大创新模式

据介绍,今年,成都文旅集团在产业转型融合升级方面,将力推“文化+创意+体验”“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智慧+交通”以及“产业+互联网+金融”的四大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体验”方面,将在宽窄巷子文化旅游区打造“宽窄匠造所”、特色文化演艺区等文创体验型项目,并与行业高端机构合作,共同推进水韵天府和影视文化、动漫游戏、智慧体育等项目,培育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文化+旅游+体育”方面,把“熊猫星球”项目通过对大熊猫品牌深度挖掘,打造全国首个以大熊猫文化为主题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娱乐研学基地;利用五凤溪的山地古镇资源,打造山江露天音乐厅、光影森林夜游、“繁花山谷”运动基地等文旅体融合项目,形成以山江旅游为主题的文化运动休闲小镇;天府文化中心项目将结合历史遗址保护,打造遗址旅游、文创演艺、体育健身、时尚休闲等融合的文体旅商综合体;“旅游+智慧+交通”方面,以“车+×”互联网智慧旅游的模式,在川内布局全域旅游新业务。利用文旅集团旗下成都中青旅和City Tour旅游观光巴士,规划打造“大熊猫基地+三星堆+金沙”等古蜀文化旅游线路;“产业+互联网+金融”方面,将规划打造“文化金融”创新平台和“文创新兴产业”等投资平台,通过与中国国旅、华侨城、德国A-HEAT集团等行业高端产业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合推进产品策划、资源导入和项目开发。(记者王嘉日报资料图片)

相关阅读:
成都首个农贸市场果蔬垃圾分类处置站上岗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