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杭州民营经济何以炼成“铁柱钢梁”

原标题:杭州民营经济何以炼成“铁柱钢梁”

□本报记者黄平实习生徐燕飞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占近五分之一,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作为浙江的省会,杭州有36家企业登榜,连续16年居全国城市第一。2018年,杭州市生产总值达1.35万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8175亿元,比重达60.5%。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认为,民营经济始终是杭州的“金字招牌”、杭州经济的“铁柱钢梁”、杭州人民的“财富源泉”,市委市政府必须要以实打实的“硬招”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争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精准施策让企业安心谋发展

物联网、智能电力温控、无人植保机、LED生态种植……走进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随时都能感受到智慧农业的力量。目前,该公司已在全国建设780余个监测点,累计采集数据达1867万余次,形成以赣南脐橙、德清早园笋、新余柑橘等为代表的高度适配的产业服务模式。

“现在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黄金时期。”该公司董事长陈渝阳告诉记者,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让他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按新的减税政策,今年可以少缴税100多万元”。

陈渝阳所说的“新政策”,是杭州就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出台的23条“高含金量”政策举措。其中既有对降低企业税负成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制造业技术改造等已有政策的强化和落实,也有企业建设人才公寓、构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制造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认定等创新性举措。

“在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面前,一定要让民营企业稳定预期、轻装上阵,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周江勇告诉记者,杭州的惠企政策可概括为“三加两减一提速”,“三加”即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壮大规模、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两减”即减少企业成本、减少企业办事审批程序;“一提速”即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要全面提速。

抓政策落实,要实打实、硬碰硬。杭州围绕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销售难、经营难、投资难、转型难、知识产权保护难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在企业融资方面,杭州明确要引导优化资金投向结构,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增加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贷款,鼓励中小银行将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在扶持小微企业方面,规划建成小微企业园(基地)100个以上,建成省市县三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6个,新增小微企业贷款900亿元。

政策红包为企业持续投入研发提供了强大动力。贝达药业公司董事长丁列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8年,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的双重优惠下,企业共享受所得税优惠4800万余元,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额1.4亿元。“在政策支持下,企业得以把这笔费用投到科技创新上,加快新产品的开发。”丁列明说。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于一时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立足长远、放眼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行稳致远。”周江勇表示,下一步,杭州将参照国际通行规则,对标发达国家(地区),建立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与世界名城相适应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简政放权企业办事“一路畅通”

在杭州开办一家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全程需要多久?答案是1天。

4月3日,《杭州市进一步深化“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改革工作方案》发布,标志着杭州常态化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改革加速进入“一日办结”快车道。

4月3日下午,杭州上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人头攒动。刚拿到网络科技公司营业执照的卢长乐有点兴奋:“没想到两个小时就拿到了,比以前省事多了。”在卢长乐的记忆中,前几年申办个体户就让他跑了两周多的时间。

“这是‘常态化企业开办专窗’的‘四合一’套餐,就是‘营业执照+刻章+发票+银行开户’一体化办理。”上城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中心主任王晓杭介绍,过去开办企业,仅是去银行开户就要两天时间,而现在最快只要54分钟就能搞定全流程。该专窗自今年3月11日常态化企业开办改革以来,办结已达364件。

采访中,不少政府工作人员表示,政府部门像“店小二”一样服务企业,俯下身子降低姿态,从“管理者”变成了“服务者”。审批服务“企业最多跑一次、办结最多一个工作日、现场等候最多一小时”,这就是杭州对民营企业的态度。

政府自我限权、自我减权,企业经营信心持续增强。截至2018年底,杭州共有市场主体112万户,同比增长约12%,其中企业占比超过个体工商户。

对标一流提振实干“精气神”

在杭州,来自民营企业的声音信心满满。“民营企业坚定信心干好自己的事,一定能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认为,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有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更需要自身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

从家庭作坊起步,发展为化工、物流行业龙头企业,有着30多年历史的传化集团,已在27个省份160个城市完成网络布局。去年“传化网”服务企业26万多家,为所服务的制造业企业降低物流成本40%以上;传化智联产业园,围绕“数字经济、生命科学、科技服务”3大主导产业,全面推进“共享产业园”建设。

一家民营企业打造“中国物流大脑”的梦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正如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所说,新时代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建功立业的最好时代,企业家除了经营能力之外,更要有一股“精气神”,要勇担新使命、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

如何提振“精气神”?杭州提出: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并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平台建设、开放合作发展等方面示范引领,争创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总的导向是“三个不会变”,即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导向不会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实体经济的导向不会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导向不会变。

这为杭州民营经济继续走在前列指明了方向,也让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吃下了“定心丸”,让杭州迸发出更大的创业创新热情。

今日杭州,阿里巴巴已成横跨多领域的独特数字经济体;万向、吉利、恒逸等海外动作频频,在领域内成为领头羊;娃哈哈推动网络化和智能化工程项目已有20年;西子航空接连为国产大飞机C919和全球最大水上飞机造舱门……不论是传统领域的“常青树”企业,还是相对年轻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都在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努力。

五湖四海的创业者来到杭州逐梦圆梦。数据显示,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归人才净流入率均居全国第一,平均每天诞生602个市场主体和109个有效发明专利。

“杭州民企的又一个春天来了!”在调研中,这句民营企业家由衷的感慨,无疑是对杭州的明天,对争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最坚实的回答。

相关阅读:
北京平谷布局“农业中关村” 许建业:从容就义气势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