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藏在37个药盒里“家书”,是母亲的爱
摘要:见到了药盒上的文字,便见到了母亲那双关切的眼睛。
“建钢,有你的快递。”晚饭后,班长周峰把小小的包裹送到上等兵王建钢手中。匆匆看了一眼地址,王建钢就知道,这又是妈妈给自己邮寄的胃病药物和独特家书。
“调整心态,继续加油。这是消炎药,早晚各吃1片。”拆开包裹,看到药盒上熟悉的笔迹,耳边仿佛回想起妈妈一句句的叮咛。王建钢小心地把药盒放进收纳盒里,加上这次收到的3盒药,不大的收纳盒里已经累计了37个药盒。
入伍前王建钢曾有一份相对体面、收入过万的工作,三年的时间让努力勤奋的他很快从一名普通的业务员成长为部门经理。每天朝九晚五,下班后会朋友、忙应酬,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并不能满足王建钢的内心需求,他总觉得自己的生活不真实,常感到迷茫。
“只有经过部队的摔打,你才能真正的成长成熟。”父亲曾是一名老兵,从王建钢大学毕业就建议他去当兵。
2017年9月,王建钢放弃了公司升职的机会,毅然参军来到武警上海市总队:“这不仅是父亲的愿望,自己也想到部队历练一下,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王建钢的决定,父母全力支持,只是担心曾做过两次胃息肉手术的他能否吃得了部队里的苦,相对较差的体质能否承受住部队的严格训练。
工作上一帆风顺,军营里却四处碰壁。大学毕业三年才入伍,24岁的王建钢成为整个新兵连年龄最大的新兵,年龄大,体质弱,王建钢比谁都努力,却也比谁都容易生病,胃炎、骨刺、腰突,虽不严重,却极大地影响了他训练成绩的提升。3000米跑他总跟在队伍最后,器械训练很难有突破,战术更是比不过同批战友……班长为了不让王建钢掉队,每天抽时间给他加训,也让他觉得苦不堪言。
“当兵太累了,我身体又不好……”一次视频电话中,王建钢终于忍不住向母亲姜秀云倾诉了心声。其实,这些情况早在母亲的意料之中,没有人能比她更了解儿子。
电话这头,母亲强忍泪水,但她明白,决不能让儿子走回头路,必须鼓励他克服困难。那天夜里,姜秀云整夜没睡,她想到军营看望儿子,又怕影响他的训练。思考再三,她决定把鼓励的话写在儿子每天要服的药盒上,这样王建钢吃药时受到鼓励。
“天道酬勤,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只要比昨天有进步就行”“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从那以后,每个月王建钢都会收到写有文字的常用药物,短短的三言两语虽然不长,却汇聚成一封封别样的“家书”。
王建钢的病需要养,部队也有治疗的条件和有效的药物,但对他来说,母亲写在药盒上一句句叮咛和嘱咐,才是真正帮他重拾信心、逐步成长的“苦口良药”。
在母亲“家书”的鼓励下,王建钢坚持了下来,他一点点进步、一步步提高,不断给自己施压,用刻苦训练换来了战友的赞许和“优秀士兵”的荣誉证书。
在中队,王建钢发挥自己美术专业的特长,为中队设计黑板报,他还负责营区文化氛围营造工作;中队的“警营小广播”的“主播”一职也交予他,每天的饭前半小时,在营区每个角落都能听到他富有磁性的播音腔。他还主动学习做菜,拥有美术功底的王建钢厨艺一流、摆盘一流,做出来的菜品好看又好吃。
部队的训练和规律的作息让王建钢的体质越来越强,收纳箱里的常用药品几乎都成了备用品。但母亲每月邮寄药物、写封“家书”的做法却从来没有间断。
“尽管部队会提供战士需要的药物,但自己还是会寄,这样心里会更安心。”为了督促儿子,每一个药盒上姜秀云都一笔一划写清楚用法和用量。伴随着药物寄来的,有时候是家乡的特产,有时候是一封长信,王建钢每次都将这些药盒完整保存,在他看来,见到了药盒上的文字,便见到了母亲那双关切的眼睛。
在王建钢看来,母亲姜秀云坚强、能吃苦,是一个女强人,不仅事业有成,还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大事小事从来不用他和父亲操心。直到现在,王建钢才逐渐理解了母亲为家庭所做的一切,他想着等退伍回家,一定好好烧几个拿手菜给母亲尝一尝。
“妈,母亲节快乐,这是我送给你的一点心意。”母亲节当天,王建钢把一年多积攒下来的药盒摆成了一个爱心,用手机与妈妈视频连线:“这些特殊的‘家书’见证了我的成长,更见证了您的付出。妈,您辛苦了。”
手机那头,姜秀云笑的合不拢嘴:“你在部队取得的每个进步,都是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陈琼珂图片编辑:笪曦
摄影鹿子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