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们给机器人注入“灵魂”
机器人工程师在智能装配车间工作。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政摄
时代匠“新”②
统筹:林燕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直建、于敢勇通讯员韩治国(除署名外)
位于东莞市松山湖的广东松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装配车间里,师朝晖和同事正在安装五台四轴机器人。他的职业,如今有一个新名字:工业机器人工程师。
近年来,随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机器换人”不断深入推进。尤其像东莞这样的制造业名城,正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工业机器人操作及运维工程师在人才结构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机器人工程师:
安装5台机器人
花了一个月时间
记者在智能装配车间见到师朝晖时,他正和三四名同事在安装四轴机器人(俗称机械臂、机械手)。“这种机器人的功能主要是搬运码垛,一台机器人可以代替3个人的手工劳动。”师朝晖介绍,调信号、连线、精确定位……安装一台四轴机器人需要完成多个环节的调整安装。“其中信号调试比较复杂。机器人控制系统将信号发射到生产设备,生产设备还要反馈信号到控制系统,传递的信号须准确才能让机器人精准运作,否则就没法将货物搬运码垛到准确的位置。”
安装5台四轴机器人,师朝晖和同事们一共花了一个月时间。这还没完,他们还得派人跟着5台机器人一起去往山东的客户公司,把机器人信号跟对方的生产线设备连接上,并对工人进行培训,直到学会如何操作。
据介绍,机器人的产业大致分为三类:最上游是机器人制造商,生产机器人的机体,包括硬件和应用的预装软件程序;中游是科技企业在将机器人买进后,根据下游生产企业的产品工艺,对应用程序进行细化开发,对机器人进行应用编程,然后到下游企业进行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培训机器人操作人员;下游的企业是直接应用机器人,生产出各种设计产品。
松庆智能是机器人应用的上游企业。雷德铎进入松庆智能工作已经7年。在雷德铎看来,机器人安装调试工作虽然略显单调和枯燥,还可能会连续通宵达旦赶进度,但在充满挑战的同时也有它的乐趣。
“曾经连续几个礼拜对着机器设备,通宵调试、写程序的时候只有香烟槟榔陪伴。我们每个人都各自负责不同的部分,有时候一待就是一整天。”雷德铎回忆说,不过,“当你跟同事连续奋战几个月终于完成整条生产线的运转,看着产品从未成型到半成品到最后成品出货。流水线上的工人从繁重的劳累中解放出来,再加上他们对你崇拜的眼神,那一刻你整个人都会放松下来,感觉所有的枯燥和劳累都值了。”雷德铎说,“我本身就对各种机器设备感兴趣。如果能将一套设备调试得快速流畅运转,十分有成就感。那相当于完成了一个艺术品。”
“机器换人”:让人才向“智造人才”升级
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到工业机器人工程师,并非一蹴而就。“要想成为一名资深的机器人工程师,起码要有四年以上的工作历练。”雷德铎说,无论是设计上的缺陷、程序中的bug,或者是客户临时改的设计和产品,以及多种信号交互的难点等,都需要去克服它。“反正这个项目你一旦接手就要去完成,没有借口。自动化集成项目分布全国甚至全世界,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你的技术也会不断提升,你的职业素养也会大大提升。”
雷德铎说:“公司希望每一名机器人工程师都能独当一面承接项目,成为复合型人才。”现在,雷德铎和师朝晖不仅是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工程师,还是公司的项目经理。雷德铎更是担负起了工业机器人相关人才的培训工作,在行业起到传帮带作用。作为实训部主管和校企合作办副主任,他每年都要培训一大批人才,输送给多家智能制造企业。
用师朝晖的话说,这个行业的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很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发展节奏。他指着刚刚安装完毕的四轴机器人说:“过去这只是一台机械手,现在升级为机器人了,还能赋予它触觉、视觉功能。”雷德铎告诉记者,他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求学时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刚来公司是一名根据图纸完成电路安装的技术员;一年后,企业升级,他也随即加入了工业机器人操作的学习和培训中。
制造业名城东莞市自2014年起实施“机器换人”专项计划,支持企业用自动化、数字化装备替代人工,降低生产成本。随着“机器换人”进程不断加速,东莞制造业的人才结构向“智造人才”升级。松庆智能这家研发和产销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自动检测仪器设备、工业视觉集成系统以及自动化设备软件的企业,70多名员工中就有40多名机器人工程师。
人才需求:设计工程师月薪最高3万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一个工业机器人能否投入到生产当中去,以及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取决于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产品的多样性,还有周边设施的配套程度。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3~5名相关的操作、运维和集成应用人才。工业机器人操作及运维工程师属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是目前智能制造企业需求最多的人才类型。
位于肇庆市大旺高新区的广东金马领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是对机器人进行二次应用,属于机器人应用的中游企业。他们先从其他公司购买进机器人,再根据下游企业的产品性能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程序。该公司行政部经理程义蒸经理介绍道:“我们公司机器人产品主要用于卫生陶瓷、机电类生产制造,如:打磨、喷釉、搬运、码垛、装配等。”
据雷德铎介绍,深圳一家主要从事手机壳等金属零件加工打磨的企业,近几年对机器人工程师的需求量明显增大。“企业有100多台自动化设备,每天24小时运作,每年都固定向我们要30多名机器人操作人员。”他还举例说,位于佛山的广东泰科电子有限公司也拥有上百台工业机器人设备,该公司每年针对机器人操作运维的培训费都要100多万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东莞制造2025”规划》内容显示,东莞要抓住传统产业“机器换人”的机遇,研制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专用制造装备。通过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加快形成覆盖本体、关键零部件、应用、系统集成、服务等环节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企业对机器人工程师的需求增大,直接影响到这类人才的身价。据松庆智能董事长肖永祥介绍,该公司机器人工程师的薪资水平基本上都是月薪8000元以上,机器人设计工程师的月薪最高可达3万元。智通招聘研究院产品总监、智通人才就业顾问王茜透露,近年来的招聘薪酬统计显示,东莞地区的工业机器人操作工程师参考薪酬为5500~7000元/月,工业机器人维护工程师为7000~10000元/月。“不难看出,机器人行业的薪资处于较高水平。”
与此同时,企业的招聘需求却反映出工业机器人操作及运维工程师处于紧缺状态。王茜透露,东莞作为制造名城,机器人工程师缺口达3万多。
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培养人才
广东金马领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称:“在广东工业机器人城市需求的分布上,目前主要应用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等城市;在行业分布上,主要是广州、深圳的汽车产业,深圳、东莞的电子、3C产业,佛山、珠海的家电产业,以及物流、搬运等应用场景。”
近年来,广东多所高校陆续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近年就设立了智能制造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2018级招生120人,预计今年会继续扩招到150人。有关负责人介绍,近5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一直为世界第一,每年增长率都在两位数,预计2019年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将达到18万或19万台。“对应的从业人员也会同步增长。我们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毕业生现在连肇庆高新区的用人需要都满足不了。”该负责人说。
王茜表示,目前企业的工业机器人操作、运维人才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引进工业机器人本体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实体教学培养相关人才;二是企业与专业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订单式培养;第三种是来自各大院校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通过专业培训初步达到上岗要求,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后才能真正适应岗位需求。
在肖永祥看来,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未必很了解。因此,企业发挥师资和场地优势,学校发挥生源优势,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现产教融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