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树干:最有“面子”的“农民警察”
新华社南京5月6日电题:李树干:最有“面子”的“农民警察”
新华社记者朱国亮
“大老李来了,你就给个面子吧!”
在汜光湖,群众间有小矛盾小纠纷,只要李树干一出现,用不着开口,乡邻们说上这么一句,基本就能把事情“摆平了”。
汜光湖原是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的一个乡,位于京杭运河之畔,面积6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人口约1.4万,1999年并入汜水镇。
李树干是汜光湖警务区唯一的一名民警。从警28年,李树干一直坚守汜光湖。
李树干有“面子”,不仅是因为那身警服,也不仅是因为坚守了28年,而是他自己一点一点“树”起来的,一年又一年“干”出来的。
2012年底的一天深夜,瓦甸村一处泵站起火烧毁。救火破坏了现场,侦查人员反复勘查没发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不得已撤离。李树干没放弃,发挥自己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最终凭一己之力侦破此案。
2014年春节前,汜光湖11户村民117万元卖粮款被卷跑,多方寻找卷款潜逃的桓某未果。李树干5天5夜做桓某亲属思想工作,最终让11户农民在除夕这天一分不少地领到被骗的卖粮款。
身为社区民警,李树干深知平安是公安工作的“基石”。所以,李树干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在汜光湖发生的刑案,无论大小都要尽全力拿下。
为守护汜光湖平安,他将村头、市场、商店等人群聚集地以及通向外面路口的住户、渔民都发展成他的警民联系点、治安信息点,组织动员建立“夕阳红”巡逻队。
“网密才能捕得了鱼,篱笆牢才能防得住狼。”李树干说。28年来,汜光湖警务区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恶性案件,辖区刑事发案率全市最低,李树干功不可没。
李树干还特别重视矛盾纠纷的调解。
去年5月,汜光湖牌坊村两位村民为了农田界址互不相让,找到李树干。李树干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活,跑到村里,找来农田原始记录,用尺子重新一点点丈量,自己动手打下界桩,很快就平息了一场风波。
“小矛盾不解决,容易滋生大问题。”李树干说。群众有问题找他,他从不推辞,也不嫌麻烦。在李树干看来,解决小矛盾就是化解大问题,这也是社区民警要干的“正事”。
李树干不仅乐于解决群众矛盾,也善于解决群众矛盾。
“化解矛盾的方法千百种,但道理只有一个:把良心摆正,把一碗水端平,群众就会听你的。”李树干这样说,也这样做。
2006年7月,江淮地区连降特大暴雨,氾光湖灾情严重,农田大都没入水中,排涝片刻不能耽搁。牌坊村两个组因争抢排涝先后次序发生矛盾,上百名村民手持铁锹、锄头对峙,随时可能发生械斗。李树干到场后,大家让他定。
“五组地势低洼,先排水,六组后排水。”雨中李树干喊道。在场村民一听都无话可说,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李树干自家的口粮田就在六组。
挽起裤腿插秧,撸起袖子撑船,李树干特别注重融入群众。出生于农家的李树干,退伍归来当上民警,吃了公家饭,依然种田犁地,群众都说他是“农民警察”。
因为融入,李树干总能将村民冷暖放在心上。为渔民呼吁建避风港,为村庄修路争取资金……28年来,他干了不少“分外之事”。
1999年乡镇撤并后,警务室就剩李树干一人,可这个一人的警务室从不打烊,只要群众有需求,李树干总能第一时间赶到。仅在最近3年里,李树干帮群众代办事项就超过900件,上门送证6000多份。
守得住平安,解得了矛盾,乐于服务群众,李树干逐渐在汜光湖树起威信,干出“面子”,这让他处理起辖区矛盾纠纷更加得心应手。
2014年,公安部将其列为全国公安机关群众工作10名先进代表之一。此后,又被授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等称号。
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都是家长里短的乡村小事。而正是“扎根”于这家长里短,李树干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