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假日经济火热品质诉求提升
“五一”假期已经结束,从各方反馈情况看,今年的节日消费呈现出一些明显变化。消费者对品牌和品质的诉求正在不断提升,从中能够观察全年消费的走势。
“今年‘五一’小长假的节日消费火热。”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5月4日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无论是从景区的拥挤程度,还是铁路民航的旅客发送量,“五一”小长假不亚于此前任何一个黄金周。赵萍表示,今年“五一”假日4天,这是我国近年来首次在劳动节期间安排3天以上的小长假。再加上正值春暖花开景色宜人的季节,“很多消费者都特别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假期,不少地方的火热程度不亚于‘黄金周’”。
具体来看,旅游、文化、展会等领域的假日消费在小长假中表现突出。
旅游消费已经成为节庆消费的重要亮点。经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2019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3.7%;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1%。赵萍表示,此次小长假由于时间较短,长途和出国旅行时间上调配不过来,因此周边游和国内游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这方面特点十分明显。
从文化消费看,由于小长假时间较短,人们倾向于将更多时间用于本地或周边文化活动等消费形式上。“如各种文化展、古董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数量多,带动了文化消费的增长。”赵萍说,另一个亮点体现在电影票房方面,在引进新片的刺激下,“五一”小长假掀起了观影高潮,电影票房屡创新高。
此外,会展经济在小长假期间表现比较突出。“在北京,刚刚开幕的世园会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消费亮点;在广州,华南车展观展热情高涨,带旺了汽车消费。”赵萍指出,会展经济创造了地方的一些新的消费亮点。
赵萍表示,从今年“五一”小长假情况看,人们对于品质和品牌消费的诉求更加强烈,不仅体现在商品方面,对于服务方面要求也更高。“如北京老字号推出不满意就退款的服务,就餐方面以消费者满意为先。”赵萍指出,节庆消费是全年消费的缩影,对全年消费走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从长期发展看,各商家也应顺应消费结构升级大势,从自身的商品质量、服务品质以及消费者保护入手,全方位提升消费者的服务体验,“节假日只有几天,对消费者的服务则是长期的使命。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更多报道见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