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结交一言重”

4月30日晚,北京城夜空如洗、万家灯火。记者们走出人民大会堂,都是感慨万千。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关的所有活动,画上了句号,一个圆满的句号。整整7天,在高峰论坛的几场大活动之外,习近平主席同40位外方领导人的每一个人,都进行了正式的会谈会见。

日程紧凑到什么地步呢?高峰论坛开幕式结束是中午,习主席直接到了友谊宾馆,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圆桌峰会结束是傍晚时分,他从雁栖湖直接赶到人民大会堂,会见意大利总理孔特。

这份心意,让中国的老友新朋十分感动。

广交朋友

多边外交舞台,也是双边外交的绝佳平台。

普京总统在开幕式上说了一句话,“中国以什么样的方式同其他国家相处,是有深远意义的。”

这一点,想必他感同身受。“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当年索契冬奥会,习主席一句“邻居家办喜事,我当然要来道贺”,见证了不一般的情谊。中国近几年举办主场外交,普京总统几乎逢请必到。

“每次见到您,我都愿意深谈,而每次都相谈甚欢。我们非常信任和依靠中国朋友。”说这席话的是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他同习主席19次会面,这个数字放在国际社会也不多见。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纳扎尔巴耶夫对习主席的领袖魅力深为赞叹。

还有许多政要,也为中国,刷新了自己的出访纪录。

奥地利总理库尔茨说,我就任总理一年来已三次访华。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说得有点“拗口”,但很真诚:“中国是我执政以来唯一去过两次的非洲以外的国家。”

捷克总统泽曼腿脚不便、拄着拐杖来的。他不仅去了雁栖湖的圆桌峰会,还到延庆参加了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习主席对他说,“这是你就任总统以来第五次访华。”泽曼补充道,我没有第二个那么经常去的国家。

会见现场有个暖心的细节。5年前泽曼访华时,带来一棵苹果树苗。习主席这次特意将苹果树长势喜人的照片拿给他看。

“高山一起爬,低谷一起下”“轻的一起拎,重的一起扛”……高峰论坛期间,习主席引用了一些谚语。中国言出必行的风范,国际社会有目共睹。外国政要怎么来形容习主席的呢?我听到最多的几个词是,平等尊重、重情重义、重信守诺、智慧担当……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和元首的个人魅力关系密切。换句话说,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意义举足轻重。

高峰论坛期间,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的发言,阐释了“尊重”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他说,我们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那是因为,虽然我们是个小国家,中国是个大国,但我们感受到了尊重。

习主席曾经用“种瓜种瓜,种豆得豆”,解析外交的因果关系。话很朴实,但有着深刻洞察力。阿比总理发言时说,我们把中国看作自己的第二故乡,“饮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为埃塞俄比亚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我亲爱的大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的会见开场白与众不同:“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在我国最困难的时候,中国就像亲人一样给予我们最坚定的支持。我国人民非常尊重您,都认为您是我们的好朋友、老朋友。”

“中国走向强盛的过程中,谁是真正的朋友特别明显。”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对“朋友”有自己的判断视角。“我们对中国深信不疑,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中国值得信赖的朋友。”

“知乎”上曾有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要广交朋友?从习主席的外交思想中或许能找到答案。一方面,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

读懂中国

看到“一带一路”的进展,外媒评论称:“远远超出了科幻作家的想象。”

很多外国领导人将“一带一路”的成功,同中国发展奇迹放在一起去观察。双边会见,他们有时先不去谈双边关系,而是认真地向习主席请教中国的治理“秘诀”。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得坦率,我来到中国,是因为我想要更多地了解中国的理念和倡议,要借鉴思考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大概是近几年外交场合提到次数最多的一本书了。它也被称为“中国发展方向和道路指南”。肯尼亚总统肯雅塔看了斯瓦西里语的版本:“我受益很多。”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穆罕默德说:“习主席的思想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深谙书本学和实践学相结合的道理。去年访华,他到了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那里是习主席提出“精准扶贫”的地方。这次来又选了福建宁德,翻山越岭去了一个村庄,下岐村,去探寻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

“欢迎你们到中国多走一走,看一看。”习主席经常发出邀请,期待世界更深入了解中国。会前会后,许多外国领导人都去了一趟外地。

无不感叹中国的发展!纳扎尔巴耶夫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担当对世界和全人类意义重大。

许多发展中国家认为,他们能够从中国的发展“汲取力量和信心”。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说,一种担心自己会输掉比赛,不敢利用机遇;另一种不畏挑战,有足够的自信不管面临什么障碍都能成功。中国就是后者,也激励更多国家成为后者。

越走进中国,越能读懂中国。每个人找到的中国发展答案不一样。有人认为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纳扎尔巴耶夫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有人认为这源于13亿多中国人民的力量。巴新总理奥尼尔说,我们看到这得益于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得益于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和创造。

还有人和习主席探讨,中国的发展规划为什么能够着眼长远并都能落实?习主席说,我们看的不是眼前几年,而是“两个一百年”,时间尺度更长远。

他对问题的思考常常蕴含着深厚的大历史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百年间,中国饱经沧桑。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更能在乱云飞渡中保持从容,在众说纷纭中坚守自信,在一片赞誉中心怀清醒。

中国始终保有一份清醒和定力。高峰论坛期间,习主席在说到这个话题时引用了一句古诗:“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他讲的并不仅仅是自己的忧思,而是整个国家的忧患意识。这也让我想起他曾经说过的一段话:

“治大国若烹小鲜。多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很小,多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很大。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这时候必须冷静、沉着。”

责任编辑:张建利

市总工会慰问坚守在防控处置猪瘟工作一线干部职工 海口12345:市民游客满意了 我们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