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80年代新一辈: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原标题:80年代新一辈: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这一个家庭、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也是千千万万为了新中国而奋斗的先辈的写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印记,奋斗者有难以忘怀的无悔选择。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大家争分夺秒,力争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在高校中,学生们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成为时代最强音,而各行各业的广大青年也在奋勇争先,争做“新长征路上的突击手”。

80年代新一辈: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77级毕业班合影,对于今年已经71岁的刘志达先生来说,照片中他印象深刻的老师有很多,但其中最特殊的一位,其实并没有给他们班教过课。

80年代新一辈: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刘志达所在的1977级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入校后大家废寝忘食地做功课、解题目,“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成为当时校园中最流行的标语。这张班级合影上的题字“在废墟上展望”正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1981年3月20日深夜,中国男子排球队进军世界杯,北京大学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一声呐喊随后登上了《人民日报》,这也是刘志达青春岁月中的珍贵记忆。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是八十年代千千万万青年人的信念。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青年,都在奋勇争先的时代浪潮中贡献着自己的青春。歌唱家关牧村一直保留着她在天津第八机床厂当工人时的留影。

80年代新一辈: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在共青团开展的“为重点建设献青春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中,仅1984年全国就有100多万青年、7000多支青年突击队参加竞赛。那时关牧村喜获首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第二名,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深造,她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当年获奖代表名册的复印件,她像宝贝一样收藏着。

这首关牧村至今下基层还会唱的歌曲,经常唤起大家当年的记忆。《假如你要认识我》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谱写,反映了青年人在改革开放的事业中拼搏进取的精神,在二十世纪80年代可谓家喻户晓,激励了整整一代年轻人奋发向上。

而对于更多青年人来说,“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不仅仅是振奋人心的口号,更是指引未来人生道路的灯塔。在八十年代关于“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大讨论中,越来越多地青年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80年代新一辈: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国家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数万名有志青年先后投身其中,助力高技术发展,李瑞峰便是其中一员。

这张老照片上的铁家伙就是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弧焊机器人,当时一面世,便引起了全国轰动,他的研发者正是李瑞峰的老师“中国工业机器人之父”蔡鹤皋院士。

“外国人能做的东西,我们也能做”,就是凭着这样朴素的信念,老一辈科学家通过埋头苦干,开创了中国工业机器人从无到有的奇迹。这是李瑞峰参与研制的第一台机器人,当时国外的焊接机器人已经比较成熟,直接购买使用是效率最高,对于自主研发自己的机器人,合作工厂疑虑不小。

要想排除这些质疑的声音就必须尽快让工人们体会到国产机器人的好处。李瑞峰所在的科研团队日夜摸索,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探索中寻求方案。经过五年的努力,终于研发出和当时国外流行的机器人媲美的国产机器人。

相关阅读:
党政联合“建厨掌勺” 干部群众“补钙壮骨”——甘肃定西筑牢人才之基推动脱贫攻坚观察 银行业保险业推出12条对外开放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