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青春的印记:一个家 两代人的“无悔青春”

原标题:青春的印记:一个家两代人的“无悔青春”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印记,奋斗者有难忘怀的无悔选择。在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自立自强”的征程上,有这样一个特殊家庭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五四运动”中,有他为国家兴亡发出的呐喊!共和国建设,有他为研制核武器扎身大漠!虽然所做之事并不相同,但他们却用同样的一腔热血,书写同样无悔的一生。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一家两代”的青春故事。

许德珩之孙许进:山东这儿可以说直接影响了我祖父许德珩一辈子。以前他总给我们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其实他为此投入一生,就是从100年前,山东发生的一件大事儿开始的。

这片齐鲁大地,如今充满盎然生机。可时间倒流百年,它却面临任由帝国主义宰割的命运。1919年,当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归还山东被强占的各种权益时。帝国主义列强竟操纵要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令国民激愤!那年29岁的许德珩,正是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学生。

重任在肩,只为挽救国家于危亡之际!1919年5月4号,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五四运动”爆发!现场宣读了许德珩起草的《北京学生天安门大会宣言》,向全国民众大声疾呼:

许德珩之孙许进: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国同胞处其大地,有此河山,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

青春的印记:一个家 两代人的“无悔青春”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青年学生们为国家命运而呼喊。他们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当天,包括许德珩在内的32名学生被捕。

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知识,30岁的许德珩于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927年学成回国后,他先后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高校讲授唯物辩证法、传播社会主义知识。在中华民族寻求解放的岁月,许德珩依然在革命中奋斗。“一二九”运动,他和学生们一起迎着军警大刀为抗日救国游行;面对日军侵华,许德珩奔走于大后方,动员抗战、保卫家乡……

在许德珩的影响下,一批批青年投身国家建设,成为新中国的中坚力量。但1964年的一件大事,连许德珩也没想到。10月16号这天,中国成功的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举国震动。许德珩得知这一消息时,恰好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来家中做客。

许德珩的女婿,就是邓稼先。这张照片,就是他26岁时的样子。1950年,邓稼先从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仅仅9天之后,他就踏上回国征程,投身新中国建设。

1953年,邓稼先和许德珩的女儿许鹿希结为夫妇。那时,一家人在一起就餐,邓稼先常会听到许德珩讲起自己参加“五四运动”的故事。

国耻之痛,邓稼先不是不知道。在青年时代,他也经历了日本侵华、国土沦丧的苦难!所以1958年,邓稼先接到研制原子弹这个特殊任务时,他没有犹豫。

从此,邓稼先在飞砂走石的戈壁滩核试验场,度过了多年的单身汉生活。在中国一共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参加过32次,其中有15次都由他亲自现场指挥。

这张照片是邓稼先在核试验场少有的工作照。1979年一次空投核弹试验出现故障,作为这次试验的签字负责人,邓稼先坚持要实地查看核弹具体情况。

在后来的住院检查中,邓稼先身体各项指标均不正常。

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武器工程专家胡思德:从他住的地方到我们开会的地方,大概也就是二三十米路远,他走路警卫员给他搀扶着过去,所以他确实可以是接到任务以后就把一生交给它,脑子里可能想的就是怎么把这个事业能够搞得更好。

1985年国庆节那天,在癌症扩散无法医治的时候,邓稼先提出的要求是去天安门看一看。那年22岁的警卫员游泽华,就陪在他的身边。

青春的印记:一个家 两代人的“无悔青春”

直到邓稼先去世,人们才知道有这样一批国防科技专家默默奉献青春。当1958年中国决策研制原子弹后,他们突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甚至连亲人都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正是这些人的青春,在新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创造了两弹一星的科学奇迹和激励后人的奋斗精神。

如今,这一个家庭、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国内很多校园都会邀请许进讲述给现在的青年一代。那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背后的满怀深情,就是许德珩、邓稼先两位先辈无悔的青春和一生。

长三角迎来旅游大客流部分景区启动临时限流 不负春光 沪上公园人气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