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顺风车“回归”差点啥

原标题:顺风车“回归”差点啥

在去年的两起恶性案件后,滴滴顺风车一直处于下线状态。日前,滴滴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其中公布了顺风车的5项整改措施。尽管滴滴官方回应称,顺风车“暂无具体上线时间表”,但此举仍被视为顺风车欲“回归”的重要信号。

顺风车即便“回归”,还能获得用户的青睐吗?顺风车一波三折的命运,给互联网公司怎样的启示?

启示之一,互联网新产品必须守住安全底线,不能盲目追求扩张速度和利润增长。以顺风车为例,其性质是合乘出行,车主在有既定出行计划的前提下分享空座。正因如此,此前对顺风车车辆和车主的审核要求并不严格。同时,滴滴又并未限制车主的接单次数和常用接单区域,这就默许了车主将顺风车这一产品当做一项“生意”,从而为非法营运提供了可乘之机。虽然跑马圈地、野蛮生长都曾经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得以快速成长的“法宝”,但无论如何,这种成长都不能,也不应该以用户的安全作为交换,怎样的产品,能提供怎样的服务,又应该有哪些限制,这些因素必须通盘考虑。效率与安全,从来都不是一道选择题。

启示之二,当互联网公司把服务向现实世界延伸,就必须考虑到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特别是平台型企业更是如此。滴滴顺风车如今也承认,当时将用户的个性化头像、性别等信息展示出来,本意是作为车主乘客同行的补充判断,但却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挑选侵害对象的机会。这就是产品设计者的一厢情愿,互联网虚拟空间中的社交行为,和线下实际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其风险程度远不能相提并论。互联网公司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要对现实场景充分研究,甚至应该考虑加大力度引入传统领域的相关人员,共同对新产品新服务进行评估。

启示之三,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必须建立起来。快速迭代、快速响应原本就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优势所在,在消费互联网之外的现实场景中,一方面需要对突发事件的准确判断。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互联网公司引以为傲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在其中发挥效力。另一方面,对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也需要有相应的处理流程和应对方式,尽管这意味着企业要投入更高的成本,但天下原本就没有“躺着赚钱”的生意。

合乘出行,是对交通工具更充分的利用,也是市场需求的真实反映。顺风车未来的路是否真走得通,说到底还是要以安全为根本,抛弃幻想,方有前程。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初心不改 “一带一路”合作再启新征程 甘肃省委书记林铎:贫困地区如期脱贫 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