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2018》发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将自然环境列为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认识环境质量,厘清环境质量的现状,正是治理和提升的基础,因此,科学地评价环境质量就更显出其必要性与关键性。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社科处联合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心、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2018》发布暨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会议发布了《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2018》。
《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由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心主任袁晓玲教授主持研究,围绕着科学评价环境综合质量,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环境质量现状展开研究,为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据袁晓玲介绍,《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2018》是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心继2015年《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首次发布后的第四版报告。新版报告在延续此前三版报告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和梳理了环境质量评价的现有成果,选取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烟(粉)尘排放总重、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生活垃圾清运量、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10项污染排放指标以及城市绿地面积、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水资源总量、湿地面积和森林面积6项环境吸收因子指标,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构建环境污染排放指数、环境吸收因子指数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进而根据指数结果判断全国及各地区的环境质量水平,总结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剖析影响环境质量结果的主要原因。
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2018》主编之一杨万平介绍,《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2018》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八大区域及省级环境质量分析、74个国家环境重点监测城市环境质量分析、典型案例分析: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四个部分。新版报告与2017版报告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拓展研究:一是拓展研究样本区间,选取的指标数据分为省级和市级两个层次,尤其将省级数据样本区间拓展为1996~2016年,然后再根据省级各项指数的测算结果,计算合成国家级和8个区域级的各项指数,这样可以更好地总结20年内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二是拓展研究样本范围,引入了2005~2016年74个环境重点监测城市的样本,测算了不同城市的各项环境指数,并且对74个城市的环境质量相关问题进行了着重分析,形成了“国家一区域-省级一城市”4个层面研究内容的纵向配置,使得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成果更加完整;三是拓展研究内容深度,以西安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通过污染和吸收两个方面测算了西安市月度空气质量指数和年度空气质量指数,对西安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规律总结。在此基础上,利用EKC曲线原理,选取西安市年度空气质量指数和GDP两个指标分析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了影响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2018》发布之后,来自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政府部门相关代表共50余人,围绕着“汾渭平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治理”、“大气环境治理政策效果评估及完善对策”、“经济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建设”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