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过60年依然保持活力拥抱新观众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今晚落下帷幕
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今晚落下帷幕
今晚,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即将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乐声中落下帷幕。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上海之春”走过60年的历程,推出了近千部原创作品,涌现了《梁祝》《红旗颂》《长征交响曲》等传世佳作。正因为每一届音乐节总有新人新作不断涌现,新的机制新的尝试不断进行,“上海之春”依然保持着年轻的活力,拥抱着新一代的观众。
整整21天,数万名中外观众走进各大艺术场馆,近百万市民通过线上、线下艺术活动参与联动,近距离感受“上海之春”的艺术魅力。在第36届“上海之春”闭幕之际,我们通过几个数字,一起回顾这个春天的精彩。
打开了长三角文艺合作新格局
拥有60年历史的老牌音乐节,如何面向新时代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本届音乐节有不少新尝试。
今年,“上海之春”首次集结了长三角地区音乐、舞蹈的最强阵容,打开了长三角文艺合作的新格局。沪苏浙皖四地艺术家联合策划、联合采风、联合创作、联合演出,既充分体现了每个地域所特有的艺术特色,又显现了融合交流所带来的巨大优势。
《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长三角优秀舞剧片段集萃》《长三角地区手风琴巡演》《长三角合唱音乐会》等,令观众感受到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大江入海流”原创管弦乐作品音乐会》邀请沪苏浙三地6位艺术家以上海地标为灵感创作,反映上海城市精神。还有昨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锦绣中华·最忆是江南》音乐会,汇聚四地民乐精英,呈现江南文化的不同风情。
为了提升“上海之春”的国际影响力,今年的音乐节不仅迎来了来自以色列、法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的艺术家及艺术团体来沪演出,还特别邀请了外国乐团演绎中国作品。南欧老牌乐团塞尔维亚广播交响乐团,在首席指挥博洋·苏季奇的执棒下,演绎了中国作曲家许舒亚、徐孟东、叶国辉、陈牧声、周湘林的5首原创作品。博洋·苏季奇表示,这些作品让观众了解中国当代音乐的发展,以及和西方音乐的异同,也让他和乐团成员爱上了中国文化。
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许舒亚表示:“邀请外国乐团演绎中国原创新作,是希望加大‘上海之春’原创作品的国际推广力度。未来,他希望有更多外国乐团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演绎中国新作,并将它们带向世界舞台。”
作曲家创作投入对祖国的深情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演了一系列为祖国谱写的作品。开幕音乐会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从历届“上海之春”曲目中精选了吕其明的《红旗颂》、朱践耳的《英雄的诗篇》、陆在易的《祖国,慈祥的母亲》等红色经典。吕其明的《红旗颂》,诞生50多年来一直在反复修改,如今终成定稿,在本届“上海之春”首演。定稿版《红旗颂》尾声配器加强了国歌的旋律,爱国主义的激情在音乐中更加喷薄而出,征服了全场观众。
与此同时,新一代的作曲家们,也满怀对祖国的深情投入新的创作。4月22日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的“祖国,我亲爱的母亲”音乐会上,14位作曲家14首声乐作品全新上演。在上海爱乐乐团的伴奏下,一众歌唱家轮番登场,唱出对祖国的深情眷恋。
这些作品取材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爱这土地》《我用残损的手掌》《乡愁》等现当代著名诗作,作曲家们为这些诗歌插上了音乐之翼,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命。黄英、李秀英等著名歌唱家的加盟,让这场新作音乐会熠熠生辉。歌唱家们都是义务演出,分文不取,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祖国放歌。
为什么会选择用一场声乐新作音乐会献给祖国?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周湘林说:“声乐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直接,心灵沟通上更加有效。‘上海之春’推出的新作,既要有艺术性,也要兼顾大众性,希望能有更多可以被大众喜爱和传唱的作品在这个舞台诞生。”
充满青春和朝气的国际音乐节
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新人新作占比40.5%,大大超过历年30%的平均水平。仅上海音乐学院,今年就有27部新作推出,37位新人亮相。
青年作曲家龚天鹏说:“在我心中,‘上海之春’一直充满着青春和朝气。希望它能不断为国内外知名与不知名的优秀青年艺术家打开分享硕果的大门,成为一个充满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音乐节。”
“00后”也是本届“上海之春”关注的群体。为了吸引他们的参与,本届音乐节开放了更多高校艺术教学成果展示活动,除了已有的上海音乐学院以外,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华师大音乐学院、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纷纷加入。此外,“上海之春”还与“文化云”和“东方网”等媒体合作,进行网络直播、微视频互动、开设公益票和抢票,在更多“00后”观众的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