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寿“廉颇未老”一季度保费增11.9% 甩开老对手平安人寿近800亿

原标题:国寿“廉颇未老”一季度保费增11.9%甩开老对手平安人寿近800亿

机器网 www.shi-fen.com

本报记者李致鸿北京报道

导读

截至4月22日,五家上市寿险公司已悉数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保费收入数据,中国人寿保费收入2724亿元,同比增长11.9%,是唯一一家保费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的上市寿险公司。

“你们如何看待保费被平安人寿反超的现实?”“你们能够守住现有的市场份额吗?”“能否解释一下你们保费负增长的原因?”在2018年中国人寿的各类发布会上,新闻媒体对中国人寿保费收入放缓、一度被超的问题穷追不舍。

 2019年一季度,中国人寿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

截至4月22日,五家上市寿险公司已经悉数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保费收入数据,其中中国人寿保费收入2724亿元,同比增长11.9%。这意味着,中国人寿不仅是唯一一家保费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的上市寿险公司,更将“老对手”平安人寿甩出近800亿元开外。

从过去三个月中国人寿“高姿态”的表现,即可窥其“势在必得”的决心。在中国人寿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指出:“2019年是重振国寿元年。我们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公司健康发展、确保公司市场地位稳固、聚焦价值、聚焦队伍、聚焦科技,形成突破。”

 4月22日,一位寿险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2019年这次‘开门红’,中国人寿准备得很充分,包括全系统统一组织、多元化产品策略、资产负债联动等。一些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放缓是出于结构调整的考虑,还有一些则是误判,没有搞清主要同业采取的产品策略,打法保守。”

同期,平安人寿保费收入1958亿元,同比增长7.3%;太保寿险929亿元,同比增长4.0%;太平人寿保费收入600亿元,同比增长9.9%;新华人寿保费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9.6%。

利差损忧虑“降温”

在寿险业,规模和质量似乎是不可兼得的“鱼”和“熊掌”。中国人寿一季度保费收入高歌猛进的同时,在产品策略上主打预定利率高达4.025%保险产品的行为也受到了质疑,引发了市场对其利差损的担忧。

所谓利差损,即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造成利差损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是负债端的预定利率偏高,另一方面是资产端的投资收益偏低。

此前不久,银保监会在暂停寿险公司报批预定利率为4.025%的普通型终身年金产品后,对寿险公司年金保险产品经营情况开展调研,其中预定利率也是调研重点之一。

这种担忧不无缘由。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一年期存款利率从最高10.98%一路下滑,一些寿险公司不仅没有认识到利差损的危害,反而认为寿险产品收益率偏高,是拓展业务的好时机,结果“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最终在监管部门接连发文下调预定利率后才刹住车。

彼时,几家大型寿险公司皆在不同程度上尝到了苦果。在《迷失的盛宴》一书中,对于利差损的危害,有这样一段评述:中国保险业的三大不良资产,首先是20世纪80年代的“长尾保单”,其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乱投资”,但是负面影响最大的是最晚产生的“利差损”。

对此,一位中国人寿内部人士解释称:“中国人寿在设计产品、设定销售目标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了资产久期情况,甚至已有相应资产进行匹配,出现利差损的概率十分低。”

在中国人寿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董事长王滨便对这种质疑进行了间接的回应:“坚持效益业务上规模,规模业务提效益,保持新单稳定增长,首年期交较快增长,推进保障型业务的快速增长,核心指标持续增长。”

从中国人寿保费收入的单月数据观察,其处在一种动态调整之中。2019年1月,中国人寿保费收入增速24.4%,2月增速降至12.9%,3月进一步降至-6.3%,在不影响目标达成的前提下,逐月下降。

涨势喜人的股市也为这种担忧降温。

 4月18日,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2019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8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约108.14亿元到135.18亿元,同比增加约80%至100%。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境内股票市场大幅上涨影响,公开市场权益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加。

 4月22日,一位市场化寿险公司精算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保险行业是经营风险的,几乎不存在无任何风险的业务;寿险经营是长期的,不能因为1-2年投资收益的高低来频繁改变长期预期;只要公司业务处于稳健发展中,负债成本反映一定当期市场水平,长期来看,投资收益仍有望覆盖成本,并带来利润。”

中国人寿2019年将重点推进多项工作,包括探索构建市场化考核、薪酬和用人机制,发挥市场化激励约束作用;推进大中城市振兴,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大资源投入等措施,支持大中城市发展,并且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县域地区的先发优势。

股市大涨增厚险企净利润

平安人寿与中国人寿竞逐“寿险一哥”宝座由来已久。此前,平安人寿新任CEO余宏在媒体采访时,对“开门红”有一番比较“中规中矩”的表述:“我们发现,客户对于自身保障水平的需求在不断提升,所以我们调整了产品策略,在‘开门红’期间提供更多的长期储蓄型及保障型产品,业务实现稳健发展。目前,‘开门红’进展符合规划和预期。”

从平安人寿保费收入的单月数据看,平安人寿呈现后发之势,2019年1月,平安人寿保费收入增速5.2%,2月增至9.7%,3月进一步增至12.1%,终于实现单月两位数以上的正增长,不过整体仍不敌中国人寿的增速。

其实,五家上市寿险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的保费收入颇有看点,因为其中多数是新帅掌舵。以送走万峰的新华保险为例,2019年第一季度,新华人寿保费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9.6%。

新华人寿一位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次‘开门红’,新华保险总保费收入增速创下近五年来新高,且各销售渠道实现新单保费的正增长。”

在新华人寿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新华保险副总裁、总精算师龚兴峰透露:“如何在产品发展策略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保证规模的提升,是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目前,新华人寿已经拿出部分资金专门设定了年金险产品计划,分公司可根据自主经营或团队战略的需要,增加此类业务。”

太平人寿是唯一一家一二把手均无变动的上市寿险公司。太平人寿采取的策略是“业绩上对标前一位,策略上对标前几位,能力上对标第一位”。

“我们今年的考核指标当中,集团对太平人寿的考核,市场对标部分的权重占到75%以上。换句话说,我们有四分之三的考核是要跟竞争的同业来对比。到目前为止,每一个员工的绩效都加入了市场对标的部分。”太平人寿副总经理沈漪表示。

为何要对标?沈漪解释称:“我们有一种感觉,一个人跑步成绩出不来,但一群人跑,特别是一群人比赛,成绩比自己跑要好,有人在后面撵,有人在前面拽,那就跑得快了。这就是对标的力量。”

光大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赵湘怀认为:“上市保险公司一季度保费收入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验证了对于保险负债端改善趋势明确的判断。随着上市保险公司推进业务结构调整,长期保障型业务占比提升,有望推动新业务价值率继续提升。”

此外,上市保险公司的净利润预计将有明显改善。赵湘怀认为:“权益投资是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弹性的主要来源。今年以来A股表现强劲,上证综指累计上涨31%,深证成指累计上涨44%。权益投资有望大幅增厚保险公司利润。截至2018年底,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合计投资组合规模9.2万亿元,其中股票及基金投资0.8万亿元,占比8.7%。假设一季度股票及基金投资收益率为30%,据此测算股票及基金投资收益有望增厚五家保险公司利润合计约2400亿元,约占2018年五家保险公司利润的150%。”

资本市场也对上市保险公司的表现给出了认可。截至4月22日,A股五家上市保险公司2019年以来的股价涨幅已远远跑赢上证指数。从单只涨幅看,多数涨幅在50%左右,其中中国人保最高,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寿紧随其后,中国太保位列第五。

多家券商在研报中表示,保险板块基本面迎来改善,估值较券商股更具吸引力,继续看好板块后续表现。

相关阅读:
一门危险的“生意”:起底配资“虚拟盘”隐秘产业链 央行权威答疑个人征信信用评分应用不能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