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自从我家农产品上了手绘地图……”

原标题:“自从我家农产品上了手绘地图……”

新华社成都4月19日电(记者王丽陈健)“自从我家农产品上了手绘地图以后,我再也不用一大早就出门,骑几公里的车,拉农产品去城里卖了。也不用被消费者怀疑我卖的是不是生态农产品了。”4月18日,在四川眉山市青神县白果乡五嘉坝村,55岁的村民杨福枝笑逐颜开地说。

五嘉坝村地处龙泉山脉,距青神县城7公里,与县城隔江相望。村里虽说林木苍翠、土壤肥沃,很适合种植生态农产品,但正因为地处深丘,村里也存在农产品与市场“对接难”的问题。

“儿子在外省,家里种的玉米、红薯、豌豆、胡豆我们两口子又吃不了多少,很多要拿去卖。”杨福枝说,过去,她拉去县城卖的农产品不仅总被压价,还经常被怀疑质量不好,让她心里憋屈。

半年前,一张解决杨福枝烦恼的五嘉坝村生态农产品“手绘地图”应运而生。这张地图由青神县妇联组织绘制,地图的正面,不仅以手绘形式画出村里道路、溪流、农产品等信息,详细标注了24户生态农产品“项目户”的具体居住点,还进行了“项目户”编号;背面则是24户“项目户”信息一览表,登记了农产品种类、联系电话。

“此地图可以搭建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方便消费者寻找生态农产品,促进农户增收。”青神县妇联主席王军表示,在妇联的组织下,11名志愿者经过手绘美术培训后,花了一周时间实地走访登记“项目户”基本情况,绘制出这张地图。妇联又通过掌上青神手机APP、妇联工作群、微信公众号等推送给消费者。

作为出售家中多余农产品的小农户,杨福枝的生活也因这张“手绘地图”有了变化。“我接到的电话越来越多了。”杨福枝说,她隔三岔五就会接到电话找她买农产品,有从县城打来的,有的还是从成都打来的。

如今,“手绘地图”项目实施已有半年。王军表示,他们还在不断地摸索和完善中,下一步,希望能和其他部门联合绘制一张全县的公益“手绘地图”,将全县小农户特色农产品、特色体验农场和农家乐标注到地图上,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阅读:
银川市场监管强化食盐市场监管力度 依法查处假冒伪劣食盐 银川市市场监管局捣毁一家制售假醋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