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投资11年才翻倍?南方基金“股权激励”被集体叫好B面

原标题:投资11年才翻倍?南方基金“股权激励”被集体叫好B面

本报记者姜诗蔷北京报道

南方基金股权激励方案,打开了头部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的讨论。

“按照估值水平,不如买股东的股票。”一家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此调侃。

这种调侃似乎难掩业内眼红者。公募基金股东分红的独特特性,使得公募基金股权显然与其他类型的股权投资大为不同。

“员工持股计划是一个很好的长效激励手段”,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过程中,这似乎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一点。

但基于更长线的眼光,头部公募基金的发展更多是依靠政策和牌照红利的促进,而进行股权激励,是会实实在在的促进发展,还是只是短期效应?

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高收益诱惑

引发争议的背景是,证监会最新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显示,南方基金已向证监会递交股东变更审批申请。

其申请材料已于4月3日被正式接收,4月11日获补正通知。

“股东变更还在向证监会申请阶段,还没有最终确认。”南方基金有关人士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按照此前媒体曝出的南方基金股权激励的计划,南方基金员工持股计划或将通过增资方式持股南方基金,公司上下将出资逾7亿,价格约23元/股,预计员工持股计划的股权占比将超过8%。

一份员工持股计划能带来多大的激励呢?

 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华泰证券报告期内收到南方基金1.22亿股利分红,华泰证券持有南方基金45%的股份,那么每1%的股份2018年的股利分红约为271万元。

以8%的持股比例计算,本报记者发现,一年的股利分红将有2168万元。7亿元出资,一年分红2168万,32年才能回本。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在2015年至2018年四年里,若以股利分红最高的2017年为标准,华泰证券报告期内收到南方基金1.62亿股利分红,华泰证券持有南方基金45%的股份,那么每1%的股份2017年的股利分红约为360万元。

以8%的持股比例计算,股利分红将有2880万元。7亿元出资,一年分红2880万,24年可以回本。

因此,根据本报记者计算,即使是近期分红最高的年份,也需要24年。那么,如此漫长的时间才能回本,为什么基金公司还是趋之若鹜呢?

实际上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这个收益还是十分可观的,周期也小的多。

根据华泰证券2018年年报数据,南方基金2018年确认的投资收益是3.74亿元。据此计算,8%的持股所获投资收益约为6649万元。也就是说,若按2018年的投资收益计算,这个7亿元的员工持股计划,将在不到11年的时间里,投资收益就已覆盖成本。

参考此前2014年天弘基金进行股权激励的案例,2014年君正集团年报数据显示,按权益法确认的天弘基金投资收益为2.28亿元,君正集团持有天弘基金15.6%的股份,那么持股11%的员工持股计划该年度投资收益约为1.61亿元。

以此计算,天弘基金当时200多位员工合计出资的1.83亿元股本,不用一年半就可以覆盖。

相当于“白捡”的股权激励,的确让不少业内人士眼红。

激励效用几何

谈及公司此前进行的股权激励,某大型公募基金人士无奈的感慨,“这么优厚的方案,只恨没多来公司两年。”

短短的感慨背后,折射的也是整个行业的趋势:激励才是硬道理。

“公募基金的核心竞争力是人,但长期以来公奔私现象较为明显,尤其是牛市到来,很多优秀的公募人才都流向了私募基金,如何做到有效、长效激励一直是业内在探讨的问题,目前来看,通过员工持股计划的确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是值得倡导和期待的。”4月18日,华南某公募基金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天弘基金、银华基金、中欧基金、创金合信基金、汇添富基金、前海开源基金等20余家基金公司都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

在前海开源基金的案例中,2015年,前海开源增资扩股事项落地,公司28位核心员工通过深圳市和合投信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5%。

成立之初就确定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前海开源基金毫无疑问的吸引了行业内不少精英的目光。

前海开源基金联席董事长王宏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王宏远在就任前海开源基金联席董事长之前,曾在南方基金担任副总经理。随后在短暂的离开公募基金行业担任中信证券首席投资官之后,王宏远又回到公募行业,进入前海开源基金。

在当时,前海开源基金也吸引了不少原南方基金的人员,包括2014年原南方基金监察稽核部执行总监傅成斌、原南方基金高级经理李志祥等人,二者加盟前海开源基金出任督察长和首席运营官。

而目前市场熟知的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曾经是南方基金的首席策略分析师。

随后各家基金公司试水的股权激励计划则覆盖了越来越多的员工范围,也是发展到了被行业广泛讨论的全员持股这一新的阶段。

譬如天弘基金,就实行了全员持股的股权激励机制;随后也有银华基金,2017年3家合伙企业合计入股9.99%,该员工持股计划共涉及银华基金149名员工,持股人数占公司人数的三分之一。

“基金行业是轻资产行业,所有的资本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源,”好买财富研究总监曾令华表示,“股权激励将基金经理与公司的利益捆绑得更紧了,也对投资者有益。另外,相比年终奖、提成这些奖金的激励,股权的激励也会更加长期。”

两难选择

行业从业大佬对所有权的钟爱,使得业内关于股权激励的游说从未止歇。从白领职员,向资本拥有者转型,是许多“学而优出身”的金融从业者,毕生的追求。

虽然业内对股权激励留住核心人才这一作用寄予厚望,但在实践案例中,这其实并非绝对。

“该走的还是会走,股权激励的效果并不万能,甚至不十分有效。”4月18日,北京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譬如中欧基金,其股权激励的力度不可谓不大,改革措施不可谓不多。在事业部制和股权改革的同步促进下,股权激励初期就有不少业内知名人士跳槽中欧基金,管理规模也同步实现飞跃式增长。但随即也有调整出现,不少基金经理也在这一过程中离职。

“基金公司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基金经理呈现出不稳定性,通过股权激励可以更好的锁定人才。”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当然基金公司也要善用股权激励,与投资绩效挂钩,才能达成公司的长远战略需要。”

另一方面,也有市场质疑提出,公募基金本身的发展与牌照红利关系较大,头部基金公司的高管已经占据顶尖的薪水,是否还有足够的价值值得被激励。

目前行业的薪资标准显示,一位投资总监年入百万十分普遍。

根据近日披露的一份薛天与长信基金的劳动合同纠纷判决书,长信基金原国际业务部投资总监薛天在职时每月税前工资8.33万元,除却百万左右的工资收入外,年终奖收入甚至远超全年工资。

因此,在行业“权贵”们高待遇的背后,还有短短几年通过分红就可收回成本的股权激励计划,如此好的“买卖”,质疑声频出。

公募基金是否必须实行股权激励?

国务院在2013年年底下发的有关批复对个人持有基金公司股权条件给予了明确,符合一定条件的专业人士可以持有基金管理公司5%以上的股权,可以担任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股东和非主要股东。证监会指出这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有利于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肯定了人力资本在资产管理行业中所起的核心作用。

但相比国有控股上市金融企业的股权激励问题,在初期探索一段时间后,曾被监管部门叫停。市场上关于上市金融企业高管通过股权激励一夜暴富的讨论则未曾停止。

“目前公募基金优秀的主动权益基金管理人仍然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资源。既然目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也都实现了股权激励,基金公司也可以效仿,关键的是如何正确运用。”董登新认为。

优信“流血上市”300天后命悬一线: 二手车电商下半场直面生死存亡 是谁“扶起”了糖价? 券商自弹自拉 现货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