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用“互联网+”促道地药材生产

原标题:用“互联网+”促道地药材生产

当前,我国多数地区药材种植仍处于一家一户分散化经营阶段,规范化标准化难以推进,影响了中药质量提升。中药材产业走向标准化和“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打造现代化中药材电子交易市场,有助于确保中药材质量全程可控

日前,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商务交流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该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峻杰表示,将大力推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进中药材种植、中药材高科技提取及加工、中药材质量追溯管理、中药材物流规范、中药材海外贸易等,推进中药材产业振兴发展。

中药材产业走向标准化和“互联网+”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多数地区药材种植仍处于一家一户分散化经营阶段,规范化标准化难以推进。中药材的种子种苗、种植技术、管理等基础环节都有待规范。

同时,药材种植缺乏科学的市场导向。中药材专业人士刘红卫认为,近几年我国中药材种植快速发展,特别是2015年至2018年3年来,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传统道地药材产区发生了明显变迁,新产区不断出现。

据了解,当前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接近1亿亩,年产量近3000万吨,供给超过了需求,且质量千差万别。生产企业尤其是饮片厂近几年质量问题频发,都是吃了药材质量不合格的亏。

落后的中药材种植业,已成为阻碍中药质量提升的拦路虎。例如,道地产区盲目向非道地产区引种,化肥、农药滥用导致药力下降,中药材流通中以非药用部位充当药用部位、以次充好,以及流通环节繁杂、价格不透明,等等。

专业人士建议,从中药材源头抓起,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规范产地初加工、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等。

2018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推出“定制药园”工作,仅云南省就在贫困地区设立不少于100个“定制药园”,旨在通过建立中药材产业全过程可追溯体系,鼓励道地药材种植,保证药材质量,并帮助贫困户增收。

专家指出,“互联网+道地药材”创新了发展模式,通过建设集药材信息、电商、初加工、仓储、溯源、标准等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基地模式,可以从种植、加工、仓储到贸易、物流等环节,开展一系列规范化工作。

多年以来,我国开始建设“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并分3批支持18个省、市建设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初步建成了以中央、地方追溯管理平台为核心,以中药材种植养殖、中药材经营、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饮片生产、中药饮片经营和中药饮片使用等六大环节追溯子系统为支撑的流通追溯体系。

目前,我国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专项建设进展顺利。到2018年底,在全国道地药材产区规划建设的88个物流基地布局完成,已经上线运营的实验基地有11家,通过评审正在建设的物流基地有55家,还有20多个将在2019年全部落地并开始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表示,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中药材生产、产地加工和流通设施现代化,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打造现代化中药材电子交易市场,有助于确保中药材质量全程可控。

相关阅读:
办税“组合拳”助减税降费落地生根 “超级真菌”对公众健康不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