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学品社课教师80%是语文老师,这种情况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4月12日,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思想政治课研究》编辑部协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及部分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华东师范大学常务副书记王宏舟在致辞中强调,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要正确处理好政治性、时代性和规律性三者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发展;既要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小课堂”建设,又要加强社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课堂”建设;既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内容讲清楚讲明白,还要把社会热点问题讲清楚讲明白。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耿绍宁在致辞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统筹学段衔接,完善顶层设计;二是统筹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发展;三是统筹校内校外,强化实践育人;四是统筹各类课程,做强课程思政。
在研讨会环节,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国希教授围绕议题从课程内容的设计、学科素养的把握、社会发展的需求、世界视野的立足四个方面阐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的困境与出路。他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此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要正确处理处理碎片化与整体性的对立、转化与统一。
同济大学陈大文教授从队伍、课程、教材、教学四个方面揭示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的问题。他认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大学、中学、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打造大中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命运共同体。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周增为从理解维度和实施维度阐释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她指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的整体架构存在着有效交叉、必要重复、合理反复、螺旋上升是逻辑与价值辩证统一的具体表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的可行性在于设计有层次的教学任务、强化相关知识的交叉延伸。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邱伟光教授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三个维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他表示,坚持问题导向,首先要明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既包括教师培养的问题,也包括学生成长成才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握前沿问题,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他强调,坚持需求导向,要正确处理实际生活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知识需求与价值引领需求、素养需求与素质发展需求三对矛盾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叶方兴博士指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要以专业思政为前提和基础,专业思政在整个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具有主导性地位,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内容、方法、原则等。此外,他强调,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与哲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出身最大的区别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即彻底地塑造我们的精神世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思维习性。他还强调,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掌握经典著作的分析能力,也要掌握中央文件的分析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上海长宁区教育学院教研员季晓君提出立足现状、坚定信仰来建构一种正确的教师观;基于问题深耕教研,创建一门有深度的学习课;通过项目的引领合作,打造高层级发展的教师团队。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研组组长苏百泉认为,随着中学、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应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目前中学、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教学形式应有效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参与研讨的小学教师反映,当前上海小学品社课教师80%是语文老师,专家学者们认为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通的迫切性,也说明把思政课作为一名专业课加以认知的必要性。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