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视觉中国也许凉了,真正意义上的版权保护又在哪里?

原标题:视觉中国也许凉了,真正意义上的版权保护又在哪里?

摘要:平台能以侵权的方式充当“版权卫士”,本身也是版权保护体系不完善的产物。

机器网 www.shi-fen.com

谁能想到,人类的首张黑洞照片能让视觉中国一夜之间凉透。按照原计划,这家上市公司会在今天将3.88亿限售股上市流通,解禁市值约108亿元,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55.39%。

起初,只是社交平台上有人提醒慎用黑洞照片,因为“视觉中国”号称拥有版权并可能产生高额索赔。随后这个全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图片版权交易公司,在各个层面的侵权行径被相继爆料,引发众怒。最开始行动的是饱受被“视觉中国”律师函支配恐惧的自媒体们,但“苦视觉中国久矣”自媒体们由于用图在版权上确实不够专业,道德上或许值得同情,法律层面来看被蓄意高额索赔也只能自认倒霉。

但随后,共青团中央微博官方账号,对视觉中国将国旗、国徽、前国家领导人等图片擅自列为版权图片进行点名批评;新浪、海尔、阿里健康等众多企业相继揭发品牌logo图片也成了“视觉中国的独家版权图片”,甚至调侃“没有被视觉中国收录说明企业还不够知名”;更有大量来自博物馆等公共机构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图片,也被视觉中国们占为己有……

事件引爆舆论热点后,视觉中国通过微博平台发布声明称国旗国徽等图片是供稿人提供,对其版权声明是因平台审核不严而造成,并将不合规图片进行了下线。而对于黑洞照片则称其图片其并非独家授权,且不得做为商用。据天津市网信办连夜依法约谈网站负责人,责令该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彻底整改,目前视觉中国官网也无法打开。但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最新报道显示,黑洞照片的版权所有者欧洲南方天文台(The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以下简称ESO)回应称,“ESO从未,也不能将他们的图片版权转让给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且视觉中国从未就黑洞图片联系过ESO,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自称是视觉中国代表的人联系过ESO。”

如此种种,无疑佐证了平台以“版权卫士”自居背后的侵权事实。

通过占据信息资源获利是许多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平台性企业的核心盈利模式。但在现实运作中,不少平台以垄断性方式对信息资源的占有,本身常常是侵权的。而对类似黑洞照片这样的资源进行侵权式的版权占有,再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勒索式索赔,是这类企业常见的商业模式。此次事件引发众多自媒体和企业爆料,称曾经收到来自“视觉中国”们的恶意起诉。经纬中国的张颖就曾在2018年爆料过,该公司利用版权疏漏索取天价赔偿,要挟签签年度合同。

这种行为之所以能够屡试不爽,甚至成为上市公司的盈利主渠道,背后一层重要的原因,恰是有效版权保护的缺位。

今天我们谈论版权,已经默认其为人人应该维护的权利。之所以认为版权逻辑天然合理,是因为我们默认其是保护创作者利益,是鼓励人类创造的制度。视觉中国和同类平台机构——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为版权代理机构——的诞生,本身亦是版权保护进程中的产物。然而,版权平台企业利用版权进行大幅的资本牟利,其经济逻辑的合理性是值得推敲的。而当其不时通过恶意侵占和垄断版权的方式来逐利,“版权保护”的外衣早已不复存在,版权亦被异化为牟取暴利的工具。

这种异化的结果,除了公共资源被恶意侵占、公共利益的大规模受损外,更可能深层次影响版权保护的进程。

版权保护的初衷来自于著作者的独创性和创作动力,版权保护行为也应立足于服务于创作者。但当下的版权体系,尚只能覆盖版权持有者的经济利益,通过购买获得版权进而牟利,对大平台来说显得更为容易,而个体创作者在“巨鳄”面前往往人微言轻。垄断性的平台以购买方式获取版权资本,虽是高效的市场运作方式,但也可能割裂创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对平台加以必要的监管和规制,避免不当得利。

毕竟,大量本应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信息资源被大规模私有化,通过勒索碰瓷式起诉构成了恶意版权产业链,严重干扰信息传播秩序。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资本挤压窒息的不只是现存信息资源,还包括影响未来信息生产趋势的生产空间、劳动力与热情。恶意版权逻辑走向尽头,我们将面临的是,内容产业无法再为公共利益生产传播信息,而本应得到真正保护的版权,也可能重新落入被随意对之的境地。

而若以非法侵占的方式获取版权资本,就更应给予重拳,以维护正常的版权保护秩序。值得高兴的是,最新消息显示,国家版权局迎角表示将图片版权保护入纳入“剑网2019”行动。在这次黑洞照片引发的事件中,敦促版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是比让视觉中国凉透更有价值的蝴蝶效应。

栏目主编:朱珉迕文字编辑:朱珉迕题图来源:IC PHOTO图片编辑:徐佳敏

相关阅读: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西海岸新区专题调研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携手俄罗斯希尔绍夫海洋所 共建北极联合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