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公布

原标题: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公布

新京报讯(记者李玉坤王俊)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冲洗”完成,这一神秘天体终于被人类看到了真容。4月10日晚,数百名科学家参与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人类拍到的首张黑洞照片。该黑洞图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该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图中心的暗弱区域即为“黑洞阴影”。

机器网 www.shi-fen.com

完美验证爱因斯坦相对论预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袁峰在发布会现场介绍,照片上的黑洞离地球有5500万光年,质量大概是太阳的65亿倍。照片上是它5500万年以前的样子,黑洞周围的空间是弯曲的。黑洞本身是不可见的,把黑洞放到放光的背景里,看到的照片就是这样。

据袁峰介绍,照片中一部分是中心区域不太发光的阴影,另一部分是围绕这个阴影的发亮的圆环。“我们最先看到的是M87星系,随着视角拉近,我们看到了黑洞喷流的结构,最后对黑洞进行了成像。大家想知道为什么黑洞会形成阴影,黑洞会形成一个环状吸积盘,与吸积盘垂直的方向有一个喷流结构。吸积流快速旋转,大概两天就能绕着M87转一周,随着物质的吸积,接近黑洞的时候,物质会变得非常热,发出非常强的辐射,就会被我们看见。由于一部分光子被黑洞吞噬,就会形成阴影。”袁峰解释,光就是从吸积盘上发出的,而黑色的阴影要比黑洞本身大几倍。

袁峰说,图片中亮的区域和暗的区域,对比度超过10倍。周围有个圆环结构,十分接近圆形,是因为引力透镜造成的。另外南北的不对称性很明显,南边亮,北边暗。这是因为多普勒增量效应,南边物质朝我们运动,就会变亮;北边物质远离我们,就会变暗。

“现在看到的亮环就是光线扭曲以后得到的结构,如果不扭曲,是看不到这样的图像的。理论和观测是互相促进的。”袁峰表示,目前来看,这张照片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后续的观测将解决一些还没搞清楚的问题。

他解释,黑洞的视界并不是发光区域,这个黑洞的视界在阴影里,比阴影面积要小一些。具体多大,广义相对论做出了详细的预测。

袁峰具体解释,人类通过射电望远镜得到这样一张照片,结合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和黑洞吸积理论进行预测,把观测到的图像和预测的图像对比,发现吻合得非常好,完美地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现场科学家介绍,能够得到这样一个图像,需要有地球直径大小的望远镜,为了得到这样一个望远镜,要求把地面上能够针对黑洞成像的望远镜组合起来。望远镜越多,成像质量越好,以后随着更多望远镜加入观测网络,黑洞成像质量会更好,对爱因斯坦理论验证会更精确。

我国天琴计划将搜寻黑洞

记者了解到,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内的一些中国机构参与观测和数据处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说,此次参与为中国今后在相关国际合作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做了良好示范。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的科学家吴庆文教授也参与其中,他表示,他和研究生冯建超博士主要参与了理论分析方面的工作。在过去几年里进行了系列研究,他们对黑洞吞噬物质过程、黑洞自旋等重要信息做了较好限定,提出这次观测的黑洞图像应该是来自黑洞吞噬的物质,而非相对论性喷流。此外,还发现这个巨型黑洞很有可能是高速自转的。这次拍摄的黑洞照片,较好支持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吴庆文说,目前由我国主导的天琴空间引力波探测器计划,预计在2030-2035年间发射,在10万公里高度的地球轨道上部署三颗绕地球运转的卫星,组成臂长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空间引力波探测器。天琴引力波探测器将可以探测到宇宙诞生初期第一代恒星或气体云塌缩形成的双大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这将帮助我们理解宇宙早期种子黑洞、黑洞的增长历史以及星系演化等重大天文与物理学问题。因此,天琴空间引力波计划必将成为下一个20年探测宇宙黑洞的利器,特别是可能会搜寻到大量的中等质量黑洞。

新京报记者李玉坤王俊

编辑姜慧梓校对范锦春

相关阅读:
西柏坡:70年,三代人的精神传承 昌都市纪委监委各派驻纪检监察组:“三举措”精准 发力深化推动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