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京津冀如何消除产业结构“层级差”

原标题:京津冀如何消除产业结构“层级差”

2018年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的开局之年,三地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优势互补,通力协作,区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协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日前,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京津冀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三次产业构成为4.3∶34.4∶61.3。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河北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业内人士认为,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已进入由服务业主导的新阶段,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区域的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但目前京津冀三地尚存产业结构发展层级,需加速打破瓶颈,才能营造更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生态。

产业结构“变脸”

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经济总量看,2018年,京津冀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合计8.5万亿元。其中,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为3.0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天津地区生产总值为1.88万亿元,增长3.6%;河北地区生产总值为3.6万亿元,增长6.6%。

值得关注的是,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也在持续升级。2018年,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构成为4.3∶34.4∶61.3,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第三产业占比为81%,天津为58.6%,河北为46.2%。

从北京看,2018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9%,其中,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行业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合计达到40.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为13.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3%。

从天津看,2018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2%,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营业收入分别增长9.2%和11.9%。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4.4%和3.1%,分别快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2个和0.7个百分点。

从河北看,2018年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5%。与此同时,新动能不断壮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和15.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8个和10.1个百分点。

在区域经济分析人士看来,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目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均已获批,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正式启用,标志着北京新的“两翼”已从顶层设计阶段转向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京津冀产业协同成效正进一步显现,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三地正加速共同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聚集区。

服务业主导新阶段

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首先提出来的。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产业结构就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

伴随京津冀产业协同,极大提升了河北整体的产业层级,其间给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带来了集聚的机遇与空间。目前,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已进入由服务业主导的新阶段。

据了解,五年来,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三省市从全国生产力整体布局出发,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链条加快理顺,区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调整:北京市聚焦“瘦身提质”,“高精尖”经济结构逐步构建,金融、科技、信息等优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天津市推动“强身聚核”,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稳步增长,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4%和3.1%;河北省则大力“健身增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18年河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二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不久前河北沧州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沧州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043.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1.9%,现代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比重达57.3%;对全部服务业贡献率达67.8%,拉动全部服务业增长6.8个百分点。

从增长贡献看,现代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业,现代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现代批发零售服务业四大行业成增长支撑点。其中,现代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最大,贡献率高达26.2%,实现增加值73.2亿元。

据悉,为进一步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河北省“双创双服”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印发的《精准服务重点服务业企业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确定4918家企业,深入调查梳理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和瓶颈等突出问题,针对服务业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实施精准帮扶,有效破解难题,力促服务业企业扩规提档。

尚存层级差

业内人士称,京津冀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具有枢纽地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的提升,也反映出产业资源、要素正在该区域有效流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区域的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京津冀三省市根据扮演的不同角色定位,将以日益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更强的创新能力,对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产生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疏解对北京来说是减量,也是倒逼集约高效发展的重要机遇;对京津冀来讲,疏解则是将北京的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进行优化配置,以推动区域优势互补,从而成为协同发展新的动力源。

据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克庆透露,截至2019年3月,曹妃甸示范区累计签约北京项目130余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达到941家,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达7300多家,2018年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27.4亿元,增长11.8%。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与廊坊市共建的亦庄·永清高新区,双方积极探索“双方人员交叉任职,共建共管”的合作模式,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输出项目、品牌和管理,廊坊市负责土地空间保障、政策支持及基础服务,所有入驻高新区的企业均在廊坊注册为独立法人,税收在廊坊,北京方面获得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化的空间,双方共同构建“北京创新研发、高新区孵化转化”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探索出一条跨区域全产业链布局、集群发展的新型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目前,该高新区首批7个开工项目全部为开发区企业投资建设。

镜头转向河北,来自河北省发改委的信息显示,目前,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北汽福田、北京威克多等一批项目已经在河北落户。目前,河北省正在积极利用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等地现有商贸物流产业基础和交通优势,积极承接北京区域性批发市场转移,推动一批承接北京市场疏解转移项目有序落地。

有业内专家分析指出,随着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提速,将会进一步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降低能源环境制约,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消费升级。“但仍要清醒面对的是,京津冀区域第三产业发展还尚不平衡,在产业结构上,河北与北京、天津相比还存在‘层级差’,需要河北在发展第三产业中进一步‘换挡提速’。只有京津冀三地第三产业发展层级保持相对同一水平,才能营造更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生态。”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白杨/文贾丛丛/制图

相关阅读:
向火山行——四川冕宁森林大火现场直击 加固主业 华谊兄弟能否扭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