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落户松绑的长短红利
落户突然变得触手可及。
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提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对于极个别超大特大城市,要求大幅增加落户规模。
罗马城不是一日建起的,户籍也不是一日解冻的。在此之前,全国二线城市已经掀起了“求贤若渴”的高潮,地无分南北,城不分东西,纷纷在户籍、住房和工作生活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简言之,就是送钱、送房、送户口。比如,南京刚说取得研究生以上学历或40周岁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西安就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需身份证和毕业证即可落户。挑起这场人才争夺战的武汉,则给出了本硕博的最低年薪标准,同时承诺大学毕业生可以低于市场20%的价格买房和租房。石家庄更是推出“零门槛”落户,任何人,凭身份证或户口簿就可迁入,so easy。
可以说,除了北京和上海,其他省市区的户籍制度松绑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究其原因,一是为了房地产,二是为了生产力。前者直给,并且羞于说出口;后者直抵供给侧,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对各地而言,不管“抢人”的主观意愿如何,客观上都对本地楼市形成利好。这在去年的某个时间,有目共睹。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个事实得认。农民进城和人口涌向大城市,围绕买房置业的一揽子消费,对内需绝对是强刺激。城镇化始终是中国经济内生增长的强大引擎,而城镇化离不开房地产的发展,尽管不能只限于房地产的发展。
对中央而言,放开户籍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改革考量。一个要素充分流动的市场,才是最有效率的,才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用户籍来控制人口流动,人为将全国性统一市场扭曲和碎片化,最终影响的是全要素的生产效率和制度性的交易成本。自由流动,不仅是个体生存的权利,也是国家发展的密码。
在决定经济增长的诸多要素之中,人是最根本的。而且,随着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个“人”,既包括数量意义上的人口,也包括质量意义上的人才。特别是当中国面临着老龄化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凸显出来,这是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禀赋和比较优势。事实上,任何城市,都不应该惧怕bigger than bigger。越大的城市,机会越多,效率越高,成本越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后者反作用于前者,这是经典的马克思论述。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倒逼户籍松绑。而户籍松绑,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切问题都是时间问题,一切问题也都是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