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访中国民俗“活化石”:传承4000余年“三月三走亲习俗”
中新网临汾4月7日电(刘小红)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三,山西洪洞一年一度的“接姑姑送娘娘”大型民俗走亲习俗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自发而来的上万村民纷纷加入到走亲习俗的队伍中去。这项传承4000余年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涉及当地二十余个村庄,被称为中国民俗的“活化石”。
图为正在虔诚上香的村民。刘小红摄
相传,尧在周府村(今洪洞县羊獬村)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于舜,当时舜在历山上耕种。于是,羊獬和历山就分别成为娥皇、女英的娘家和婆家,羊獬人称她们为“姑姑”,历山人称她们为“娘娘”。自结亲后开始的走亲活动,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送娘娘”的说法。而这项延续了4000多年的“洪洞走亲习俗”,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仪式开始后,羊獬村的锣鼓队伍大奏锣鼓,娥皇、女英的塑像被放置于羊獬村接亲队伍的鸾轿内,接亲回鸾。刘小红摄
三月三传统走亲习俗非遗传承人王胡管告诉记者,由于姻亲关系,两地村民见面不称名道姓,彼此叫亲戚,这一叫就是这么多年。
历山庙管理人员李春文说:“每年走亲习俗的参与人数起码在万人以上,从羊獬来接亲的人就有六七百人,还有历山庙附近村民和四面八方的游客,都自发地来这里拜谒烧香,没有人强制。”刘小红摄
每年的走亲习俗从农历三月初二开始。在距离历山35公里的羊獬村,村民们一早便集齐于“姑姑庙”前,在威风锣鼓声中,全体村民拜跪,几个精壮的男子抬着“姑姑”的鸾轿,与当地600余村民形成一个长达数百米的仪仗队,浩浩荡荡前往历山。
迎亲的队伍途径的十几个村庄,各村均在村口设香案、锣鼓队迎接。队伍穿村而过,村内各家门前都摆放桌椅、上设香炉,摆放的茶水、点心、水果等供过往人员随意拿取。王胡管说:“这些供食队伍里的人可随便拿起来吃,不吃的话,村民们还会不高兴。”
三月初三是走亲习俗的正日。当日早9点,在东圈头村的历山庙娘娘殿前,隆重的接亲仪式开始。而庙内早已挤满了虔诚祭拜的村民们,他们纷纷赶来为娘娘送行。
仪式开始后,羊獬村的锣鼓队伍大奏锣鼓,娥皇、女英的塑像被放置于羊獬村接亲队伍的鸾轿内,接亲回鸾。同时,锣队、鼓队、彩旗队、鸾轿队、凤盖队等队伍绵延百余米,热热闹闹回“娘家”,其后跟随的送行村民不计其数。
历山庙管理人员李春文说:“每年走亲习俗的参与人数起码在万人以上,从羊獬来接亲的人就有六七百人,还有历山庙附近村民和四面八方的游客,都自发地来这里拜谒烧香,没有人强制。”
此后,接亲队伍又将行经十余个村庄,三月初四晚热热闹闹回到羊獬村。娥皇、女英两位姑姑将一直住到农历四月二十八,也就是尧王生辰,给尧王拜寿后,历山人再将其接回。
李春文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典故:舜王的父母本身是虐待舜王的,娥皇、女英嫁给舜王以后,依旧如此。但是他们以德报怨非常孝顺老人,原本不和谐的关系也逐渐化解成为了一个和睦的家庭。因此对后辈就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影响祖祖辈辈学习这种美德。
活动期间,所到之处人们热情、虔诚,凸显了他们对亲情的重视。目前,三月三走亲仪式已经成为晋南人们农耕生活之余的重要信仰活动和娱乐活动,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和亲属观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