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众志成城降火魔
3月29日中午12时56分许,一场大风裹挟着火苗从沁源县王陶乡王陶村掠过,迅速蔓延成一场森林火灾。
面对来势凶猛的火灾,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各级领导一线指挥,社会各界力量密切配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到4月4日,经过6天6夜的持续奋战,火场外线明火全部扑灭,90%火场已清理完毕,转入看守阶段,扑救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
在这场火灾中,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广大干部群众、消防官兵、部队指战员和社会各界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勇气赢得了决战全胜的辉煌战绩,奏响了一曲撼人心扉的时代赞歌。
指挥有力,千方百计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这是一场巨大的火灾。火起王陶村。在高达8级大风的狂飙下迅速蔓延到聪子峪乡、赤石桥乡、官滩乡、郭道镇的部分村,形势十分危急。
接到火情报告后,省委书记骆惠宁第一时间作出批示,他要求,进一步调集专业救援力量;把火场周围村民全部撤转到安全地带;对所有易燃危爆品要全部清理干净,与专家会商提出打隔离带等灭火抗灾方案,并特别强调,要确保灭火人员安全。骆惠宁书记先后3次现场连线,具体了解火情和扑救进展情况。省长楼阳生也在第一时间对灭火工作作出具体安排,要求科学研判,科学灭火,严防发生救援人员伤亡事件和次生事故。
根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贺天才副省长、刘新云副省长带领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当天下午火速赶赴现场,成立了森林灭火前线指挥部,制定了扑救预案。当天晚上,兵分几路,开展扑救和人员转移安置。3月30日凌晨,火速赶到的应急管理部灭火救援专家组和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也加入了指挥和扑救工作。
3月30日上午,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楼阳生到达现场,当即召开指挥部会议,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并就防火减灾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会后,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楼阳生立即带队组织专家分赴实地查看火场情况,并于当日下午再次组织召开分析研判会,结合现场情况,进一步调配力量,敲定整体扑救方案,确定了“先控后清,科学组织,确保安全”的扑救方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由前指统一指挥,组织实施了撤、封、控、扑、清等工作。在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挥下,省应急管理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单位紧急动员投入灭火工作,力争尽早扑灭火灾,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转移安置、后勤补给、道路疏通、电信畅通、电力保障、物资调运及各方协调等工作全面进入高速运转。
火灾发生后,长治市及沁源县相关人员迅速赶赴一线,长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组织扑救。
保证火场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为赢得主动,指挥部按照火势的蔓延,及早动手,精心组织。3月29日当晚,前线指挥部立即成立由长治市委副书记唐立浩任组长的人员转移和善后处置组,从29日下午到30日凌晨,调集市县两级300多名公安干警,组织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在内的数百名干部,逐村逐户人对人,点对点实行撤离安置,在县城、郭道镇、交口等地设立了14个安置点,动用200余车次进行撤离,组织救护车对27名重病人员进行专车转移,并及时安置在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到30日凌晨5:30,火灾已涉及或可能涉及的6个乡镇40个村、16家企业的4670人全部安全撤离,并妥善安置,易燃危爆品也全部安全转移。在此后的31日上午,他们根据火势的蔓延,又对可能涉及的8个村群众进行了转移,共转移9149人,其中集中安置2308人,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各个安置点上,折叠床、被服、食品、饮用水分别由专人组织运送保障,还有专职医护小组进行24小时医疗服务,专门警力保障各安置点的安全,对撤离人员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也在第一时间展开,对涉及转移村庄的学生,设立了专门教学点,由教师专人授课。
防控有力,万众一心铸就铁壁合围之势
这次森林火灾来势凶猛。由于火灾发生的地方山高草枯林密,而且风力大,风向复杂多变,火势控制难度很大。加之火点多,火线长,且火点主要在大山腹地。地形复杂,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入,难以实施机械化、专业化扑救,给扑救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尽管长治市已组织了700多人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一线扑救,但面对复杂的火势,急需更为专业的队伍和设备。
面对严峻形势,国家应急管理部紧急调配国家森林消防队伍实施远程跨区机动作战,紧急调动驻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通辽、赤峰、兴安盟3个支队、2个直属大队,甘肃森林总队1个支队、1个直属大队,北京机动支队共1300名兵力实施千里增援,19个小时全部到位投入战斗。这是森林消防队伍转制以来调集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多、增援距离最长的一次行动。
大火在强劲的风力下,不断向东南方向蔓延,并可能向东北方向蔓延。按照省委确定“先控后清,科学组织,确保安全”的扑救方针,以合围扑灭为策略,国家森林消防队伍、中部战区队伍、地方扑救队伍按照1:1:2科学梯队配置,前线指挥部统一调配救援力量总数达到15234人。共有13架飞机、50台消防车辆,21台挖掘机,7台推土机,16台装载机,8门灭火炮等机械投入一线灭火工作。
面对火势调头北上的形势,指挥部迅速制定方案,一方面组织人员打通北部中段隔离带,另一方面全面调集空中力量灭火,包括世界最先进的空中灭火飞机——米26在内的11架飞机从全国驰援沁源。同时,从4月2日起,全市紧急调集3架飞机密集喷洒阻燃剂,80台挖掘机增援北部中段,调集40台洒水车投入扑救一线,为尚存明火的北线隔离带加宽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4月2日,北部第二道防线顺利贯通,8公里长、1000米宽的隔离带成为阻止火势北蹿的有力屏障。航空灭火、工程灭火、灭火炮灭火、化学灭火、人工作业,立体化的灭火态势,铸就铁壁合围之势,使火场得到有效封控和有序清理。从全国调集这么大的队伍、这么强的力量开展救援,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取得明显成效,彰显了指挥部对火灾的科学研判和精准指挥,向世人展示了强大中国的实力和形象。
保障有力,众志成城夺取决战决胜
保障补给是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一环。火灾扑救同样如此。在指挥部调集飞机投入战斗时,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油料供应。每天几十个架次的飞行,将需要几辆车的供应保障。然而,作为危化品,运输油料的车辆是不能在高速公路上通行的。对此,指挥部协调供应部门和交警部门对接,由交警带路护送运油车直达。
在火场之外的另一个战场上,数千名当地干部群众同样在进行着一场战役。自上而下形成的合力,为打赢打胜这场战役竭尽所能地提供了一切保障。
北线中段隔离带是阻止火势蔓延的屏障,而在深山和茂密的森林中开辟一个通道,靠人力是十分困难的。在指挥部下达指令后,长治市迅速从全市范围内征集大型挖掘机和推土机。一时间,一辆辆大型平板车拉着挖掘机和推土机驰往灾区,一夜间集中了80部大型机械。东西两端同时进发。
面对树草干燥易燃的紧急情况,指挥部下达了指令。长治市迅速调集全市40辆洒水车投入战斗,在火灾前线架起了一串串水龙,铺设了一片片湿地。
一线需要什么就马上调集,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作业。这是这次扑救火灾中所呈现给人们的最深印象。
几天来,一下涌进了数千人的扑火大军。前线指挥部所在地,自然成为供给扑火前线伙食和后勤保障的大本营,每天数十名工作人员都在埋头忙碌,各司其职,忙而不乱。
保温桶装着尚冒热气的面,大米盒饭、方便面、瓶装水、煮鸡蛋、水果……竭尽所能提供,有的扑救地点距离尚远,没有公路,周边一些村民主动当起了多年未干过的挑夫,顶着浓烟沿着崎岖的山路将食品送上山。
长治市作为此次扑救火灾后勤工作的直接承担者,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4月2日到3日,按照前线指挥部的部署要求,全力保障扑救工作顺利进行。公路、交通、城建、园林等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支援扑救一线,将急需的挖掘机、洒水车等车辆机械运往现场,屯留、武乡、襄垣、长子、沁县、壶关、潞城、黎城、上党等地调集优势兵力和急需物资火速增援,在指挥部和长治市的统一调度下,数千人的民兵力量火速增援,电力、通信、交警等部门投入骨干力量,全力提供保障。
在这次火灾面前,处处闪烁着太行精神的光芒。太行太岳老区人民像当年支前一样,用无私奉献的大爱为扑救提供了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
“在全国各地灭火,经常会有热心群众送饭,但像这样一次送俩菜的还真不多。”说这话的是一位内蒙古消防员,给他们送饭的是一家饭店的老板,自从火灾发生后,这家饭店就专职给灭火队员送饭。
在郭道镇指挥部对面的社区里,20多位当地居民自发组织,昼夜不停手擀面,就为参与救援的人员能吃点相对可口的饭菜。
长治市各大中型企业纷纷伸出援手,潞安集团、襄矿集团、七一煤矿等企业纷纷派出年轻力壮的员工,投入到灭火一线。火灾现场,数百名干部群众利用熟悉地形和火带的特点,义务为消防员带路,很多人6天内总休息时间不足10小时。
火灾发生后,沁源县共有14个群众安置点、6个服务点接受社会捐助,其中,总指挥部服务点已收到长子、壶关、平顺、沁县等县区、单位和社会组织148个批次的物资捐赠。由长治各个社会组织、基层干部等组成的近千名志愿者为救援行动和安置群众提供服务。
每一次灾难都是对民族意志的锤炼,每一次灾难都是对民族精神的淬炼。这次救火行动让我们更坚定,更坚强;更自信,更自强!(杨天闻李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