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清明时节真的经常“雨纷纷”吗?

原标题:清明时节真的经常“雨纷纷”吗?

机器网 www.shi-fen.com

资料图:樱花春雨。张牵摄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古人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中,最有名的无疑是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在此之后,下雨就成了清明节最典型的标签和象征。

二十四节气是太阳历,是古人长期观察太阳和地球之间的位置变化总结而成的,而天象的变化往往会引发天气变化,因此,节气表现出规律性,本就是正常现象。

当然,也不是每一年的每一个节气都是如此。清明节也并不总是下雨,它和气候、季风等基础条件有关,因此并非一成不变的。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一共经历了四个温暖湿润期和四个寒冷干燥期,第一个温暖湿润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即仰韶文化期到殷商时期,此时中原地区还是亚热带气候,大约和现在的云南、海南一代类似。第二个温暖湿润期,是东周到秦汉时代,第三个温暖湿润期,即隋唐时期。

杜牧写“清明”诗是,正处于第三个温暖湿润期的末端,且此时他基本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浙江北部一带生活。据《中国历朝气候变化》一书记载,这一时期,江南地区气候湿润,降雨量较大。因此,杜牧在清明节遇到下雨,并不奇怪。

公元1900年后,历史上第四个寒冷干燥期结束,中国重新进入温暖湿润期,降雨量逐渐增多。据中国天气网对北京、广州、银川、长春等25个城市的统计数据显示,自1951年开始,南方清明节降雨的比例普遍过半,北方则相对较少。

可在1981年之后,清明节降雨又逐渐减少。数据显示,从1951年到1980年30年间,清明下雨最多的城市降雨数量为20次。而从1981年到2010年30年间,最多的只有15次。

早在2012年,就有科学家表示,地球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小冰河期,气温下降,降水量减少,这是否和清明降雨次数减少有关,尚未可知。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可能对日渐剧烈的温室效应有所遏制。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编辑张牵校对吴兴发

相关阅读:
他们是烈士,他们是“国之脊梁” 华融“肃清赖小民流毒”这一年:净利下滑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