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凌晨3点后,我们叫醒了一群深夜读书人
前段时间,书评君在凌晨3点赶到三联韬奋书店
(北京三里屯分店)
叫醒这些深夜读书人,和他们聊了聊。
他们有的此前习惯了加班熬夜,辞职之后,晚上空出来时间到书店看书;有的感觉“太阳神经丛被拉扯”,执着于思考人生终极问题;有的因为学校断电,和同学来这里通宵复习看课件,累,但没打瞌睡。还有的,被我们叫醒,冷得直哆嗦。
视频
北京凌晨三点后的深夜读书人
No.1
习惯了熬夜
这次从加班换成了读书
她是晚上10点来书店的,这是她为数不多的一次刷夜读书。这些日子,频繁了一些,原因是刚刚辞职,处于在找下一份工作的空当期。
夜猫子的生活习惯,加之上一份工作的熬夜加班常态,使她接受夜间是一个”能让感官更敏锐的时间”。
通宵读书,“不怎么困”,她说。
我们见到她的时候,她趴在书桌,正在翻一本2019年的新书,叫《写作的禅机》
(作者:雷·布拉德伯里;译者:巨超;版本:后浪·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9年2月)
。她说自己从事广告工作,“写作是我谋生的一个行当”。
“啊,是你们啊!”她后来补充了一句。原来在十几分钟前,我们与她擦肩而过,当时她叼着一支烟,在书店门口左侧低着头,举手投足之间,若有所思。
No.2
他在追问人生终极问题
一开始拒绝采访
他戴着卫衣帽子,在书架前徘徊,从一处换一处,而前两次是拒绝接受采访的。第三次,他最终同意,并愿意谈谈他的思考。
问:“你好!”
答:“我在思考。”
问:“不好意思,打扰了。”
问:“你好!我们是……在关注后半夜的读书人,想采访一下你。”
答:“我感觉我们俩之间的聊天不会愉快。”
问:“啊。对不起对不起。”
问:“对不起,我又来了,还是想采访一下你,是关于读书的。”
答:“我不是在看书,是在思考。”
问:“不必一定得谈读书,只要是在书店,你谈什么都可以。”
答:“什么都行?那ok。”
在书店门外,我们和他调整了一下机位和他站立的位置,这样可以只拍摄侧面。话题一开启,他的思维非常活跃,很愿意分享自己的思考,给人的印象,与书架前的那个徘徊者大为不同。
言谈间才得知,他刚从福建来北京,据他所说是突然感觉“太阳神经丛被拉扯”,像是有一股力量在吸引他。这股力量就可能在北京。
他高度痴迷追问终极问题,围绕生命、灵魂、大脑等宏大话题或器官展开思考,对其术语,脱口而出。他没上学,目前也没上班,向我们再度强调自己是在思考,而不是读书。
No.3
这次,
他来书店是凌晨2点
他住的地方,“拐过去,就到了”,距离书店很近,平常没事,在白天就来店里看书,但也偶尔会在夜间来。而一来就可能通宵。
这次,他来书店是凌晨2点。
凌晨3点,我们见到他,他正在看一本关于管理情绪的心理学之书。谈起这本书,他说作者讲解了个人如何掌握方法,管理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他希望这本指南,读后能有所获。
No.4
在书店
和好友相视而坐
她不是一个人来的。这段时间,正在北京参加一所高校的考研复试,“略紧张”,晚上和自己的好友一起来书店看书。在书店,她们相视而坐。
她正在看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20世纪早期之作,在国内有多个中译本
(这两年出版或重版包括由冯克利翻译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由陈剑翻译的译林出版社版等)
。《乌合之众》一般会在群体心理学、集体心理学或群体与运动等范畴里被理解。她说,只对心理学感兴趣,偶然见着它好奇,随手翻翻。
凌晨4点,她和朋友背着书包离开了书店,见我们还在拍,微笑着打了声招呼,示意“拜拜”。
No.5
没有打瞌睡
就是有点累
晚上,学校到点断电,“只有这里能刷夜”。他在北京物资学院上学,校区在通州,结伴来书店复习。同行者是同学。同学下周考计算机,他下个月考会计。
夜间于他是一天的延长。整个通宵,他在看课件。“还好,没有打瞌睡,就是有点累。”
No.6
“这么晚了,你们好辛苦!”
他正在熟睡,被残忍地叫醒了。
“我是学新闻的。”从书店往门外走,他边走边低声说,同时表示对我们的探访很好奇、很理解:“这么晚了,你们好辛苦!”
他选了一本叫《皇帝吃什么》
(编者:李舒;版本: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2018年1月)
的书看,为白天要去故宫看看准备一些素材。此行就是要找“关于清朝的皇家的书”。
之所以要选深夜来看书,他说完全是因为自己阅读的道行还不够深,在白天静不下来。
为什么静不下来呢?他由此开启了一番论述:城市的白天必然是喧嚣的,而人必然也是带着任务在过的。他口若悬河,口才之流利,给人印象不得不深。哦,同样给人印象深的,还有他的哆嗦,被冷的。
视频制作:罗东高贵兵陈思玮魏晓琳
文案:罗东
编辑:西西吕婉婷;校对: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