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访凉山消防队员驻地:这里的宿舍静悄悄

原标题:重访凉山消防队员驻地:这里的宿舍静悄悄

机器网 www.shi-fen.com

从火场返回驻地的消防员胡显禄,脸上还带着扑火时留下的伤痕。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你留下,等待后续人员上山后再走。”下山扑火途中,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三中队二班班长李玉兵接到指令,留在了位于山顶的临时指挥部。40分钟后,对讲机里传出大队教导员赵万昆的嘶吼,“山下起火了,你们赶紧撤。”

转个头的时间,大火已经烧到指挥部所在的山顶,跟随村民得以逃生的李玉兵,和战友自此阴阳两隔。

凉山大火中,消防西昌大队三中队、四中队共有24名消防员殉职。新京报回访消防西昌大队驻地,这里的宿舍静悄悄,被褥还叠成“豆腐块”,但是再也等不回外出灭火的消防员。

凌晨的警笛

4月3日,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驻地,现场消防员从木里县雅砻江镇赶回,通红的眼睛、黑黝黝的手、布满烟灰的灭火服、黑色作训靴。消防员李玉兵和战友们表情凝重,肃立在院子里。

这是位于西昌市机场路旁的一处院落,跑道、障碍场、健身棚、菜地、养鸡舍错落分布。院落一角的照片墙上,留着他们曾经的生活印记,年轻的面孔,满脸笑容。

4月3日上午,遇难消防队员家属陆续赶到西昌市森林消防大队,难掩悲伤的家属,下车后参与灭火,幸运的安全返回的消防员抱在一起痛哭。

战友们带着家属们来到宿舍。被子还是“豆腐块”,前面是大盖帽,帽徽已经摘掉。床尾是每个消防员的信息卡,照片里的大男孩,一个个打着领带、穿着深蓝色的制服。他们有的已经育有子女、有的刚刚结婚,有的还没有体验过爱情。

机器网 www.shi-fen.com

4月3日下午,消防队员的宿舍内,两名遇难的队员床铺紧挨着。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与眼前的寂静无声相比,31日凌晨的那一声警笛显得极其尖厉。

“一场火接着一场火,我们此前连续参与了两场灭火。去木里灭火前,只休息了一天。”李玉兵还记得出发时的情景:凌晨紧急集合,很多战士的被褥都没来得及叠。

西昌大队四中队指导员胡显禄看了下时间,吹响集合号时,是零点58分。

从驻地到木里县的距离是234公里,山路崎岖,开车需6个小时,而从县里到雅砻江镇立尔村起火点,还有128公里。

李玉兵回忆,自己早上7点到达木里县内的一处隧道,补给之后,徒步前往起火点,“爬了7个小时,到下午2点多,才到达设置在山上的指挥部。”

指挥部位于一处山顶开阔处。在消防人员到达前,已有当地民兵在场,指挥部的外围设置了防火带。“我们在那休整、补给,等待灭火具体执行方案的通知。”李玉兵和战友们从起火点的另一侧徒步上山,山上植被茂密,战士们背着吹风机、组合箱、水枪等器具,在半山腰为水箱加水,一个水箱加满后,有四十斤重。

三中队一班班长程方伟的床尾,放着党费登记表,他从2017年5月开始交党费。战友回忆,程方伟是重庆人,个子不高,但总是冲在火场最前面。一个月前的一次灭火中,眼看大火已经烧到腰部,他还不愿意后撤。

凭着这股拼劲,97年出生的程方伟在入伍两年后成为士官,当上了班长。

同一宿舍里,二班副班长陈益波也在大火中遇难。战友曹阳记得,98年出生的陈益波,每个月都会给家里打钱。

陈益波的手机还在床尾,显示有多个未接电话和短信,一条推送的新闻写着,“凉山森林火灾导致30人牺牲”。

机器网 www.shi-fen.com

凉山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的驻地,一个橱窗里贴着一张心型的“笑脸墙”。如今,这满墙笑脸中的26人再也没能返回驻地。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没来得及下山的24人

李玉兵的战友胡显禄,第一批前往起火点。

胡显禄告诉新京报记者,下午4点,一行10人从位于山顶指挥部前往山下的起火点。

根据胡显禄的说法,刚刚下山时,山下只有两处“烟点”(编者注:冒烟点)。徒步一个多小时后,第一批消防员到达目的地,“确实只有烟,基本没有明火,其中一处大概几平方米。”

将两处烟点扑灭后,有着12年军龄、数百次灭火经验的胡显禄感觉到情况不对。“两处烟点都灭了,可烟却越来越大。”

胡显禄说,两处烟点前方大概十几米的位置,就是一处断崖,尽管看不到山下的情况,烟却像柱子一样升上来,“我能听到山崖下树木燃烧的‘噼里啪啦’声,但看不到火。”

随后,胡显禄提出撤往安全点,并与另外8名消防员及凉山支队新闻报道员代晋恺,一道往起火的另一侧山体撤离。

仅仅两分钟后,燃爆就发生了,“我当时回头看,山火蹿至10多米高。”

胡显禄回忆,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另外3名消防员翻过面前一处歪倒在地约1米粗的大树,幸免于难,其余6人都没了消息。鼻梁上已经结痂的伤疤,是胡显禄撤离时撞下的,“眼镜也撞掉了,那一瞬间,我几乎看不清东西。”

多名参与救援的消防员也表示,山上植被茂密,前行途中需要手持砍刀开路,也防止树枝把衣服刮破。

机器网 www.shi-fen.com

遇难消防员陈益波的遗物摆在床上,其中有手机、书、指甲刀和消防员证等物品。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第一梯队灭火人员下山一个多小时后,李玉兵和另外21名消防员下山灭火。

李玉兵称,原本要背着上山时带的灭火器具下山,但刚刚出发几分钟就被叫回,“当时说我们走错了路,而且没有向导,让我们带上向导。”

折返之后,李玉兵接到通知,“你留下,等待后续人员上山后再走。”

一句“你留下”,李玉兵自此与战友阴阳两隔。

李玉兵说,下山约40分钟后,自己听到对讲机里传出大队指导员赵万昆的声音,“山下起火了,你们赶紧撤”。

一转头,李玉兵就看到山火自下而上蔓延过来。李玉兵跟着村民逃出火场。还没有来得及下到山底的24人,全部遇难。

干净整洁的床铺,再也等不来主人了。宿舍楼外,训练场、跑道、后院的菜地里,再也不会有这些年轻人的身影。

只有训练场旁,“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和宿舍楼外“赴汤蹈火”几个红色大字分外显眼。

新京报记者程亚龙王洪春编辑王煜

校对王心

相关阅读:
  • 电工“大师”李玉兵

    原标题:电工“大师”李玉兵在重庆能源集团渝新韦家沟煤矿,只要提起机电队电工班班长李玉兵,周围的职工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在28年的工作生涯里,他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一丝 2018-10-25
阿富汗珍宝将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图) 揭秘:国家领导人之间送礼有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