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古代老百姓的这个习惯竟保留了史书上都未必记载的东西,在上海一揭真容

原标题:古代老百姓的这个习惯竟保留了史书上都未必记载的东西,在上海一揭真容

摘要:近日,由陈云纪念馆和吐鲁番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高昌古风——吐鲁番文书临摹展》在沪开展。

机器网 www.shi-fen.com

魏晋以来有许多文书,绝大多数都是当年人们日常使用的公文、契约、书信、药方、佛经,甚至小学生的作业等几十类。而这些内容,绝大多数史书也不会记载。它们叫“吐鲁番文书”,通过一个个细节,拼接和复原了历史场景,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古代的百科全书。

近日,由陈云纪念馆和吐鲁番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高昌古风——吐鲁番文书临摹展》在沪开展。对历史和文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陈云纪念馆主馆地下一楼临时展厅观展,展览时间截至4月30日。

机器网 www.shi-fen.com

《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汉文佛教典籍》。

机器网 www.shi-fen.com

柏孜克里克石窟照片。

吐鲁番文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纸质档案,是吐鲁番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古代,吐鲁番居民习惯将废弃的公私文书裁剪成死者穿戴的鞋靴、冠帽、腰带和枕褥的形状,作为陪葬品,放置于地下房屋式墓冢内。由于当地气候极其干燥,埋藏于地下的纸质文书历时千年而不腐烂。正是这种独特的墓葬习俗和特殊的气候条件,为吐鲁番地区留下了相对延续的古代档案。

机器网 www.shi-fen.com

在吐鲁番出土的一双蓝色纸鞋。

机器网 www.shi-fen.com

临摹文书。

本次展览展出的内容包括:吐鲁番出土文书之滥觞;吐鲁番的汉文文书;吐鲁番文书中的儒家经典;重现晋唐时期官府档案;再现市井生活百态。共选取了18件临墓的吐鲁番出土文书作品,时间起止于十六国至唐西州时期,文书内容涵盖了儒家经典、官府档案及民间契约文书等方面,真实再现了中古时期吐鲁番盆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当时吐鲁番盆地在文化上同中原内地保持着密切联系,有力证明了新疆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机器网 www.shi-fen.com

大谷光瑞1900年派往欧洲考察期间,见到斯文赫定等人中亚探险的成果,随即派遣队伍三次到中亚探险。

机器网 www.shi-fen.com

吐峪沟石窟照片。

(文内图片均由陈云纪念馆提供)

栏目主编:王海燕文字编辑:彭薇

相关阅读:
湖南国有景区免票范围扩大 晋中中院全面推进工作“争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