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央部门集中“晒预算”,让钱花得更“阳光”

原标题:中央部门集中“晒预算”,让钱花得更“阳光”

从政府角度来看,“晒预算”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从公众需求角度来看,“晒预算”的力度还远远不够,需提高预算公开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通俗性,力争让公众一看就懂、一看就明白。

4月2日,中央部门的2019年预算集中向社会公开。据《新京报》和《北京日报》报道,昨日共有102个中央部门公布了今年的预算。财政部表示,此次预算公开做到了能公开的部门都公开。

这也是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中央部门首次“晒预算”,自然受到更多关注。从今年中央部门“晒预算”的情况来看,至少出现四方面的变化:一是时间提前,集中公开预算的时间比2018年提前了11天。二是公开预算的部门增加,比2018年增加13个,达到102个。三是更加透明,各部门预算内容更加细致、全面,一些部门特别就“三公”经费预算的增减作出了详细说明。四是效果更明显,比如财政部预算压缩4.34%,全国税务系统预算压缩6.91%;住建部减少一般公共预算16.06%,减少额达1.5亿元。

众所周知,自2009年财政部首次公开人大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报告和中央财政预算的四张表格开始,到2010年首次推进部门预算公开、98个中央部门中有75个公开部门预算,再到今年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8张表,足足走过十年光景。近十年来,不仅中央部门预算的公开力度持续加大、透明度不断增强,地方预算的公开也在持续加快、深入推进,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随着预算公开透明度的不断增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效应也越来越强。政府真诚地把账本亮出来,让公众知道钱的去向、了解钱的用处、理解财政的困难,公众则面对政府亮出的账本,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情况,让政府的账本更透明,让资金的使用效率更高。能在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保持财政运行的基本平稳,与预算公开是密不可分的,与公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最重要的是,预算“透明度”的增强,提升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近年来,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支持政府决策的热情不断提高。例如,个税改革方案在征求意见时,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参与,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再如,对于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公众也能依据实施情况,及时地把意见和建议反馈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有助于制定实施的新政策能够更客观、更理性,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财政收支的矛盾相当尖锐,很多应当投入的资金,因为企业运行状况不佳、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因素,无法满足需要。但是,由于预算的公开,企业和公众对国家的账本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更能体会政府的不易和财政的困难,更愿意支持政府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公众对政府推动的各项改革措施的态度,也开始由原来的被动支持转向主动支持,从“阻力”变为“动力”。

当然,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政府的预算也是常抓常新。因此,对于预算的公开力度,也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与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从政府角度来看,“晒预算”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从公众需求的角度来看,“晒预算”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仍需进一步加强,提高预算公开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通俗性,力争让公众一看就懂、一看就明白。这就需要有关方面将预算编制得更加科学合理,在公开预算时更加简单明了。尤其是预算的子项目,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模棱两可,要能够一目了然。对于新增的项目,需要更直观地说明,更通俗地表达。只有这样,才能让预算公开更加透明,让资金使用更加合理,把有限的钱真正用在刀刃上。

□谭浩俊(财经评论人)编辑汪世军校对卢茜

相关阅读:
贫困户王先魁的别样“春耕” 中国这7个地方也办过世园会 为何不同于昆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