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交通大整治3年道路通行效率提升10%,将全覆盖、零容忍整治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上海市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的成效及下一步举措。
据介绍,近年来上海道路交通事故数、亡人数、伤人数持续下降,2018年同比分别下降了6.3%、5.2%和6.8%,创历史新低,日均交通类110警情同比下降12.4%。
依托“智慧公安”赋能,上海已试点应用“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系统”,通过实时感知路况、动态分配路权,道路通行效率平均提升10%。在外滩、国展中心部分路段应用国内首创的“行人过街提示系统”,自动检测、提示警告闯红灯违法行为,并成为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
织密“非现场执法网络”
上海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以来,上海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严格执法、精细管理。去年,上海公安机关持续巩固机动车整治成效,机动车乱鸣号、非法改装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大幅减少。同时推进非机动车、行人违法整治,推动警企合作和社会共治,创新外卖骑手“一人一车一证一码”、人员记分管理等安全管理措施,取得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依法严格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个人进行追责,年内对19名涉事企业负责人、安全负责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对80余名企业相关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
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陈臻表示,公安部门聚焦民生改善交通环境,全市设道路停车场2300余处,其中,居住区夜间道路停车场110余处,校园附近临时道路停车场270余处;还设有公交车站出租车上下客点3000余处,进一步方便市民群众出行和泊车。
逐步推广多功能、复合型电子警察,进一步织密非现场执法网络,研发查处“机动车噪音”“隧道内驾车不开灯”等问题的新型电子警察,道路通行秩序明显好转,城市环境更加安静。同时,利用大数据、智能识别等科技手段,比对分析“失格”驾驶人、“假牌套牌”机动车、多起交通违法逾期未处理等违法线索,精准清除交通隐患。
此外,上海公安部门还紧扣群众需求办好便民利民的民生实事,推出行机动车“一站式”查验、“跨省异地检验”、“警医邮”等便民服务举措,全面落实65项车辆、驾驶员相关行政审批事项“一网通办”,推广“车管到家”服务,补换领号牌、行驶证等27项业务实现“一键”办,切实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聚焦四类行人、非机动车违法攻坚整治
据介绍,上海正在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攻坚整治。重点聚焦无牌无证、加装车篷电动自行车,加装动力装置人力三轮车;非机动车乱骑行,包括“闯红灯”、逆行、闯禁令等;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行人和非机动车越线等红灯等四个方面的交通违法行为。同时,加强对非法销售、改装非机动车窝点的源头治理,加大排查力度,及时查处取缔。“我们将坚持“全覆盖”“零容忍”,实现行人、非机动车通行秩序明显改善。”
“部分快递外卖企业从商业利益出发,对送达时限作出承诺,导致骑手为追求速度乱骑行,交通违法行为大量发生的情况。”陈臻介绍,上海警方将督促相关快递外卖企业调整管理规定,从源头上减少此类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
2018年,全市发生涉及大型车的道路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11.3%,死亡人数同比下降8.2%。虽然数据有所下降,但大型车尤其是大型货运车易肇事肇祸问题不容忽视。上海将对企业安全制度不落实、车辆安全状况不达标等问题,依法严肃处理,倒逼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对致人死亡且大型车驾驶员承担主要责任以上的交通事故开展深度调查,依法追究相关企业和人员责任。对大货车超载超限、疲劳驾驶,危化品运输车“闯禁令”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
据悉,上海正加快推广“行人过街提示系统”,于年底前完成外环线内100个重点路口的建设任务。进一步扩大“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系统”应用范围,在年底前覆盖外环线内1000个战略路口,形成规模效应。
上海还将推进“电子警察”、电动自行车“电子标识”等非现场执法设备建设,完善“违法抓拍即时告知”功能,拓展全市监控卡口覆盖范围,提升感知能力。
此外,上海也在探索将交管信用信息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严重交通违法将“挂钩”个人及企业信用记录,实现对交通违法行为人的有力约束。包括“由他人替代记分、替代他人记分,或者介绍替代记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申请人在考试过程中有贿赂、舞弊行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等6类25种具体交通违法行为,将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陈臻表示,上海公安将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和第二届进博会安保为主线,全警投入交通违法行为综合整治,引导发动全民共同参与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实现“压事故、保畅通、优服务、树形象”的目标。
栏目主编:简工博文字编辑:简工博题图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