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英雄离尘世,致敬犹嫌轻

原标题:英雄离尘世,致敬犹嫌轻

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内心是极其悲痛的。对和平年代的英雄,我们从来不吝赞美,但有些赞美,往往夹杂着血与泪。4月1日下午,在四川凉山木里县森林大火中失联的30名扑火人员已经全部找到,27名森林消防人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这27名森林消防人员,最大的39岁,最小的不到19岁。(详见本报今日A08版)

“英雄”是我们对那些为公共利益付出生命的人的崇高称谓,但这个标签其实根本不足以体现他们生命的厚度和质感,明知极其危险,明知有可能回不来,却仍然奋不顾身,这种将安危置之度外的精神需要何等强大的信念支撑?而这种信念,不是名,也不是利,仅仅是对职业操守的践行,对职业尊严的维护,对保全公共利益的无私付出。其实这些消防员与我们一样,都是肉体凡胎,自然也都留恋生、畏惧死,只是不同的选择会面临不同的责任,不同的责任又指向不同的人生可能性。如果说“逆行”是一种选择,那么“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就是他们带有宿命色彩的人生,只是这种宿命感并非神秘主义内涵下的“命数”,而是强大责任心下的自我加压。

在和平年代,消防员已经成了因公群体性伤亡发生最多的工种,“逆行者”牺牲的背后,是丈夫与妻子的生死之别,是父亲与孩子的不复相见,是儿子与父母的阴阳两隔。我们应该还记得天津塘沽爆炸事件中的那些最美“逆行者”,同样也是一个个年轻的、鲜活的生命,其中一位黑龙江籍小伙尹艳荣,牺牲时刚刚结婚12天。在面对那张新闻媒体拍摄的“最帅的逆行图”时,每一个有同理心的正常人都很难忍住泪水。

水火最是无情。面临这种最为无情的灾难,却总是需要有英雄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经过职业训练的消防员,在冲进火场搏命时往往是凭着一种职业本能,来不及思考更多,紧急情况让他们只能勇往直前。就像此次牺牲的一名消防员,前往救火现场时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内容就是“来,赌命。”面对凶险的火情,个体生命的吉凶确实无法预测,只能“赌”,赌赢了,便是事后的一次笑谈,赌输了,便是生命的最后一次离觞。

有人感叹“千古艰难唯一死”,也有人“视死忽如归”。对生命的热爱程度,人类大抵相似,似锦繁花、如水春光、尘世温情……任何一样美好事物都足以让人热爱并留恋,只是当灾难降临,当责任加身,总得有人以此为代价,换取这天地安宁。英雄牺牲的当天晚上,西昌未眠,数万名群众在凌晨走上街头,排成长队,摆放菊花,迎接运送救火英雄遗体的车队。“岁月静好”与“负重前行”,前者往往由后者来成全,能拥有岁月静好的人,更当以感恩之心去发现和敬重那些负重前行者,对爱报之以歌,方不负他人以性命来守护自己。

道一声英雄太沉重。对于你们的离去,致敬都显得如此轻飘,在此,唯愿你们安息!

■本报评论员张英

相关阅读:
2000余农户傍身“蓝莓姐姐”鼓了腰包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