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罕见!央行竟因这事儿报警了!传递3个不能忽视的信号

原标题:罕见!央行竟因这事儿报警了!传递3个不能忽视的信号

十分罕见!中国人民银行为这事竟然报警了!

事情是这样的——

3月29日傍晚,一则假冒新华社记者发布的“4月1日起降准”的谣言在微信群流传开来。但稍后,人民银行办公厅迅即出面澄清,指出该消息不实。

随后,央行还就此事正式致函公安机关,请就此次编造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此后,作为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又发表文章《成方街时评:给金融市场上的造谣者提个醒》,也迅速引起市场强烈关注。

针对降准谣言,央行迅速辟谣,并且直接向警方发函。这件并不常见的事件,传递出了哪些不容忽视的信号?

信号1:对金融市场的谣言“零容忍”

在金融市场上,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是定价和交易的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信息失真,不仅容易导致腐败寻租等事件发生,更将阻碍市场正常运行。而一些关键信息失真,更将带来重大影响。

有专家表示,3月29日这则“降准”谣言,如不迅即澄清和制止,同样会引发严重后果。这是因为货币政策事关全局,类似“降准”这样的重大政策措施,必然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各个金融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对于金融市场上出现的谣言,必须保持零容忍。

信号2:存在降准空间不等于降准落地

谣言,必然有其传播环境。

降准谣言的传播环境就是近期市场对于降准空间的热烈讨论。

日前,不少研究机构发表观点认为,近期有较大的降准空间和降准概率。不过,预期落地仍须择时。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通过降准继续向银行间注入流动性是合理的政策选择,只是具体的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央行及时辟谣并不意味着不再降准,而是需要掌握流动性预期的主导权,不能任由市场预期由于臆想而出现大幅波动,更不能容许谣言肆虐。

信号3: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一说到降准,就会有各种质疑的声音,潜台词就是:货币政策取向要改变,降准就是重走放水老路!

变没变,先看看两个重要文件——

2018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在实际执行中,既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又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不仅是表述没有变化,从目前研究机构观点来看,如果降准,也主要弥补基础货币缺口,与“放水”无关。

最后,提醒大家:像降准啊、降息啊,这么大的消息要等权威发布。不要只在微某群、朋某圈看到,便听风是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陈果静)

相关阅读:
都挺好!3D硬金收藏价值别让“苏大强”看到! 国内首支自闭症家庭信托建立 让自闭症患儿后半生也有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