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星辰之璀璨
三月三十一日,二○一九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重庆市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举行。特约摄影龙帆
有些人,虽然已经故去,但却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活着。小到一个眼角膜,大到一颗心脏,都是给另一个人重生的希望。
他们用生命里最后一份力量让生者延续、让死者重生;是他们用大爱,化素昧平生为血脉相连,造就了一个个生命奇迹。
3月31日,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在重庆市红十字会与西郊福寿园合作共建的重庆市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内,刻有捐献者名字的重庆市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前,整齐地摆放着一束束鲜花,缅怀者们面对纪念碑默哀,然后依次献上白菊。逝者家属走到纪念碑前,寻找着亲人的名字,或默默不语,或悄声啜泣,或拉家常一样诉说着当下的生活。
当日,“生命如花·2019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在这里举行。
纪念碑新增468个无私的名字
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重庆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新增了468个名字。
至此,纪念碑上已镌刻着从1980到2019年2月重庆市捐献者名单共计3020名。
他们生命已逝,却用生命里最后一份力量让生者延续、让死者重生;是他们用大爱,化素昧平生为血脉相连,造就了一个个生命奇迹。
在缅怀纪念活动现场,一位母亲一直在流泪。她是来自渝北区龙溪街道花卉西路社区的居民王昌芬,纪念碑上刻着她唯一的儿子的名字。
王昌芬是重庆市药友制药的退休职工,过去常年获得“标兵”称号、表现优异的儿子黄巍是她的骄傲。
2018年7月11日,黄巍因突发疾病宣布脑死亡。
“我觉得儿子还没有走,还可以给自己留下一点念想。”谈起儿子,王昌芬几度哽咽,“儿子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每年坚持义务献血,作为母亲,我深切体会到了失去儿子的痛苦,不忍心看到别的父母失去孩子,同时也希望把儿子的爱心继续传承下去。”冷静下来后,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将儿子的眼角膜和肝脏器官捐赠出来,让6名患者获得生的希望。
现在,王昌芬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她坚信:能挽救他人,就是对生命的延续。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星辰之璀璨。”在活动现场,市民邹女士说,每一位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他们都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菲利普,重庆记得你,以碑为誓
昨日,在西郊福寿园人文纪念园,全市首例外籍捐献者菲利普捐献纪念碑揭碑。
2018年,澳大利亚小伙儿菲利普将生命的延续放在了第二个故乡中国,成为第一位为中国患者捐献器官的澳大利亚公民,也是重庆市首例外籍器官捐献者。
“菲利普离开我们已经11个月了。在这11个月里,重庆市红十字会从未间断地告知我们接受菲利普器官的五位患者的近况。我们知道菲利普的器官仍然健康地生活在重庆,这五位接受菲利普器官的患者们的健康不断改善的消息,对我们全家人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受市红十字会邀请,菲利普的父亲彼得和母亲彭妮来渝参加缅怀纪念活动。
彼得说,菲利普是他们最小的儿子,他喜欢中国文化。在菲利普十多岁时,他参加了“汉语桥”比赛,因优秀的汉语表达赢得到中国短暂度假的机会。正是这次短暂的中国之旅使他决心到中国教授英文。
2013年,菲利普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随即,他怀揣在重庆教授英语的工作合同登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
不幸的是,2018年5月,年仅27岁的菲利普因糖尿病并发症医治无效去世。此时,彼得和彭妮回忆起他生前曾多次表示:当他的生命无法继续,他愿意捐赠所有的器官以使他人的生命得以延续。在重庆市红十字会的帮助下,我们深入了解并签署了各种法律文书。菲利普的遗愿得以实现。
“我们再也不能拥抱菲利普,不能感受他灼热的体温和温柔的亲吻,不能看到他灿烂的微笑,但他永远在我们身旁。”菲利普的母亲彭妮眼含着热泪说。
他们感恩生命的馈赠
他们的工作,一边是死亡,一边是新生。
昨日的活动中,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表彰了2018年度全国优秀协调员,每一例捐献都离不开协调员的努力。
重庆市眼库工作人员、器官捐献协调员辜凤娟领取了表彰证书。在眼库工作十余年来,辜凤娟见证了千余位角膜捐献者的爱心义举,也看着一千多位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
每天面对生死,面对捐献家属所受的常人无法理解的那份沉重压力;没有周末,没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无法正常作息和陪伴自己的家人;工作环境不是医院就是手术室……这就是辜凤娟的工作生活状态。
辜凤娟说,面对许许多多的父母、子女、亲人含泪忍痛捐献自己至亲的角膜时,那种既不舍又想要帮助他人重见光明的决定,每一次除了无奈就是满满的感动,就是这一件件感人的事迹,让她爱上了这份工作。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谢幕,用自己的器官挽救了素昧平生的患者生命,用自己的躯体架起了通往医学殿堂的桥梁。”重庆医科大学遗体捐献接收站负责人左尧彬介绍,重庆医科大学遗体捐献接收站在1980年开始遗体接收工作,目前已接收遗体1562例。
对于遗体的处理,左尧彬告诉记者,一方面由医学系学生进行解剖手术,了解人体结构;一方面由骨科、外科、耳鼻喉科等专科医生进行医学实验。
左尧彬透露,重庆医科大学往届博士毕业生梁益建就常进行遗体医学实验,并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
每年,左尧彬都会和医学生们一起,深刻缅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大爱选择,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社会不会遗忘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