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希望之书,失败之书

原标题:希望之书,失败之书 希望之书,失败之书

希望之书,失败之书

本力

凡思想家皆有预言癖,如《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大趋势》;此外,喜谈终结,最典型莫过于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再比如,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库泊辰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文章《西方的终结》以及著作《美国时代的终结》。

其实,所谓终结仍然是一种预言。只是,这种预言背后隐含的、更底层的意义在于向世人明示一种瓦解的真相,抑或失败的结局。

所以,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简世勋的新著《世界不是平的》,表面看起来是对托马斯·弗里德曼那本充满预言色彩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予以回应与反驳,但事实上说的是终结。

如果说《世界是平的》是一份宣言,那《世界不是平的》更像一篇悼词,其分析跨度远超越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书中鲜明提出“后哥伦布时代全球化的终结”,很难不令那些还沉浸在全球化乐观情绪中的人们侧目。

按照简世勋先生的说法,“21世纪初,后哥伦布时代的全球化陷入了严重困境,倡导“美国优先”的特朗普和反对全球化的民粹主义者获得支持,“孤立主义再次成为一种可靠的政治选择”。

大航海时代开启的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史中最重要的历史进程之一,由西方强国全球政治和经济扩张,最终以贸易的市场方式促进了世界的繁荣,以互联网等技术方式推动了全球的联结和进步。

然而,这恐怕是个错觉。因为,二战之后,这个世界恰恰处在一个人类从未有过的长期和平与繁荣期中,这种完美本不牢固,也很可疑。在人类历史上,全球化格局并不是没有土崩瓦解过,上个世纪上半叶的战争、革命与孤立主义仍然为今天电影、小说和各类文艺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主题。

黑格尔说“人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无法从历史中得到任何教训”。其中原因之一是对此有深刻教训的那一代人已经或者正在死去。邓小平、苏哈托、李光耀、卡斯特罗、老布什,甚至泰王普密蓬·阿杜德等离世时,人们总说一个时代结束了,现在看来,这种“结束”得多了,就是真的结束了。一切坚固的东西终究烟消云散,但七十年的和平与繁荣岁月,又是多少人间纷争和苦难的教训换得。

作为全球化最有名的批评者之一,卡普兰在《无政府时代的来临》一书中强调:“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战争都被视为一种值得尊敬的作为,甚至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因为战争与和平一样常常意味着进步。没有反叛,人类会变成什么样子啊!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战争的合法性,它的恐怖过于巨大,人们无法通过任何结果对其加以辩护,特别是结果又如此恶劣。”但这位尖锐的批评者又冒天下之大不韪指出:“在一个像我们这样科技高速发达的社会,长期的和平有可能导致巨大邪恶的出现。建立一个永久和平并由某个仁慈的世界组织进行统治的世界——这种理想不是对未来的一种乐观看法,而是无知。”

所以,这位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政治顾问和来自英国的简世勋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惋惜于维护了战后长期和平的政治经济秩序正在瓦解,前者干脆对这套全球化秩序直接展开激烈的批评和否定,正所谓“越是全球化的,就越是冷漠无情和道貌岸然”。

《世界不是平的》也同样指出了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的不平等和放大金融危机等具有深远影响的负面后果,“突然之间,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作为历史终结的一部分,发现自己成了始作俑者。”这些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许多欠发达国家开始丧失信心。

即使是对让世界发生天翻地覆改变的技术,简世勋也无情地给出一个事实:技术既能促进全球化,也能摧毁它。而且他认为这一因素与移民、金钱共同构成当前全球化面临的三大挑战。技术的发达不但让那些反对移民的人更容易建立障碍,也可能会导致经济和金融壁垒的重建。而这三大因素产生的价值观分裂和危机就更为不堪——传统的左右派观点都面临着被民粹主义取代的危险。

显然,《世界不是平的》并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设想的凯恩斯式的全球金融流通组织(GOFF)也自言有明显缺点,以至于全书最后一节的标题居然是“义务与无法实现的解决方案”。好在作者在对美国全球领导力下降,以及专制和官僚的恶果作了鞭辟入里的反思和严厉批评之外,也引述了经济学家麦克洛斯基的观点:“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是一种经济交流的道德手段。”

所以,执念于挽救全球化的人们不仅应该赞叹孟德斯鸠“有商业的地方就有美德”的伟大发现,更应该警惕孟德斯鸠所总结的,毁灭人类的十种事:没有人性的政治,没有思想的崇拜,没有人文的科学,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良知的知识,没有真实的历史,没有独立的精神,没有自由的幸福,没有劳动的富裕,没有制约的权力。

成功的全球化不能仅仅是一个市场为导向的过程,它还必须包括思想与制度的跨境支持,这种价值观层面的全球化有助于承担对彼此的义务和责任。

所以,这既是一本失败之书,也是一本希望之书。(编辑董明洁许望)

相关阅读:
河南虞城遭遇龙卷风?气象台:实为直径10米尘卷风 穷得只剩韩国瑜 他会是国民党的救命稻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