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学校长对话“东、西”融合 教育发展应有长远思考

原标题:大学校长对话“东、西”融合 教育发展应有长远思考

兼容并包、“东、西”融合,不仅仅是中国和亚洲一流大学的精神,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全球化时代,在坚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同等重要的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借鉴别国高等教育之长。在博鳌亚洲论坛“大学校长对话:教育的‘东、西’融合”分论坛上,大学校长们各抒己见。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表示,世界一流大学有三个特性:第一,世界一流大学往往比其他学校在思考维度上更长久,不会轻易随着社会产业的瞬时变化立即作出反应,有更长远的思考;第二,能够对所在国家和民族作出重要贡献;第三,有非常大的全球影响力。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李剑阁表示,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理念、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教授、一流的学风、一流的设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校长埃里克·拉巴耶则认为,卓越的文化,杰出的研发创新,完整的生物链,也就是产学研相结合,是世界一流大学能够吸引一流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应对?如何持续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对此,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彼得·图法诺表示,可以让大学生帮助学校解决这些问题。大学过去是孤岛,因为有不同的学院,不同的学科,而且学科和学院之间都没有联系。现在,需要找到一个协作方式,使得不同的学科和学院携手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埃里克·拉巴耶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可能单独解决问题,跨学科合作有助于解决全球化挑战,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如果学生能够意识到这些可持续性问题,当他们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也会把这些想法带到公司,推动企业的内部融合与合作。因此,跨学科合作非常关键。

从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看,实践动手能力非常重要,这离不开工程教育。然而,现实生活中,工程教育往往不太受欢迎。杨斌认为,目前,大众接受的工科行业信息不足,不利于工科人才培养,“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离不开工业人才。为此,我们要加大工程教育核心内容,提高吸引力,这样才能匹配好未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要求”。(经济日报记者 孙昌岳)

相关阅读:
嘉吉亚太区总裁安博泰:紧抓中国扩大开放历史机遇 总产量同比下降17.1% 国产自行车如何逆势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