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河北承德双滦区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原标题:河北承德双滦区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现在,大家不再要求把钱分光,而是入股到村集体,年年有红利,风险小又有保障,这日子过得踏实、幸福。”说起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好处,河北承德双滦区西地镇肖店村村民肖福义满脸笑容。

以往,河北承德双滦区类似肖店村的一些村庄因拆迁征占,村集体经济大增,但都被“打净分光”,分到村民手里,村集体经济成为“空白”。不少村民在领取了征地拆迁补偿款后无法实现保值增值,甚至造成“来得容易去得快”,后续生活缺乏保障。

为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完善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分配方式,切实保护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河北承德双滦区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使集体“三资”从“共同共有”到“人人有份”,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径。

改革因地制宜,村民变身“股东”

肖店村地处山区,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村集体一穷二白,村民走的是泥土路,住的是茅草房,有的自然村还不通电,环境卫生更是无力治理。

2009年,肖店村获得占地补偿款350万元。为防止资金被“打净分光”,肖店村将其作为发展基础资金。2010年,该村开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村干部带头,从身边亲友开始,对于不合理合规的合同、约定逐一清理、整顿,规范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当年,村集体收回资金20.1万元。

2010年,河北省村级财富积累机制工作现场会在肖店村召开,进一步坚定了该村的改革发展信心。2012年,双滦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29个试点县区之一,双滦区委、区政府把全区试点放在了肖店村,肖店村率先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历时6个月,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工作。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最初,许多村民仍然希望能够将集体资产分到自己手里。但是肖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顶住压力,入户耐心做工作,发放宣传材料,召开村民大会,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最终得到全体村民的同意和支持。

改革中,肖店村于2012年成立了肖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将股份设置为基本股、劳龄股、募集股等。其中,基本股按照户籍人口每人1股,共2493股,占74%;劳龄股,是指45岁以上村民,每人多享受0.5股,占13%;募集股共400股,每户自愿募集不超过5股,占12%;扶贫股是按照贫困人口数,每口人增设2股扶贫股,实行动态管理,脱贫后不再享受,最初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16人,占1%。股权管理原则上实行“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的静态管理,可以继承、赠予,但不得抵押,不得退股提现,5年一调整。这些办法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与支持。

之后,肖店村使用集体资产,先后成立承德成龙建筑有限公司、兴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5家企业,村民进入其中就业,实现多份收入。截至2018年年底,该村累计分红264.7万元,户均增收近3500元。

如今,肖店村已经发展成为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第一村”。

在双滦区,各村根据实际制定了改革方案和路径。比如西地村结合靠近城区的区位优势,利用城中村改造的有利契机,将部分非基本农田土地建成办公楼出租,发展楼宇经济,成立物业公司、超市、建筑公司等,安置部分村民就业。

同时,双滦区村民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认可度和参与率非常高。自2012年以西地镇肖店村为试点开始,目前已经实现了全区63个村全覆盖。据统计,在滦河镇西南营村,村民个人股2519.6股,村集体股不分红,共分红385户766人,支付个人分红款总额141万元。西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总额226.88万元,每股分红2000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每个村根据自身优势制定方案,取得不错的成绩,村民变身股东,极大调动了村民参与村集体经济决策、管理、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西地镇党委书记卢胜利如是说。

试点结出硕果,集体“蛋糕”壮大

回顾这几年的改革历程,肖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武学平认为,股改不仅是为了使集体资产产权更明晰,也是为了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切实保障村民利益的同时,分红还要考虑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要。

双滦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至少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唤醒了农村沉睡资源,积累了村集体财富。通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将股权进行集中管理、规模经营,解决了集体经济如何组织、经营、分配、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有效盘活村内土地资源,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农村资源资产效益最大化。比如截至2018年年底,肖店村集体经济已经增加到577.92万元,西地村增加到343.72万元。

二是发挥了农民主体作用,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改革破除了过去农民对集体资产抽象所有、共同共有、实际上很难保障应得利益的体制怪圈,形成了农民真正所有、人人按份享有的局面,真正实现了股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占有权和收益权,每年年终的分红收入,使农民收入实现“长流水”。同时,村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收入,通过在合作社参加劳动获得工资性收入,有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让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截至2018年年底,全区63个村累计盈利1721.84万元,累计分红1363.77万元。

三是增强了村民主人翁意识,增强了村集体凝聚力。通过改革,建立了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参与度、决策力明显增强,合作社引入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由股民选举形成“三会”(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农民群众更加明确了自身权力,增强了村民对集体经济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监督权,使农民在民主权利上更有获得感。

据悉,目前双滦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形成了以“12369”工作法,即明晰“党政统领、政策指导、宣传发动、典型引路、合力攻坚、多元支持”的一条改革路径;兼顾“国家与集体、集体与成员”两个层面利益;坚持“发扬民主、严格程序、因村制宜”三个基本原则;紧盯“家底清、资格清、权利清、份额清、权能清、管理清”六个核心关口;实施“成立组织、宣传发动、制定方案、清产核资、身份界定、股权设置、折股量化、股权管理、登记运营”九个程序步骤。

如今,双滦区7.2万名村民入社成为股东。2018年,双滦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779元,预计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同比增长10%……一串串数字和一个个做法,背后是双滦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的脉络和轨迹,是村民们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7日讯 (记者 张虎 宋美倩 通讯员 白子军)

相关阅读:
习近平会见法国参议长 光大银行武汉分行成功发放首笔新型政银担贷款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