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扬中兴隆中心小学打造国际生态特色学校

原标题:扬中兴隆中心小学打造国际生态特色学校

近年来,扬中市兴隆中心小学在“教育新生态,奠基幸福人生”的理念引领下,以打造生态特色为抓手,开辟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创建“国际生态学校”,夯实生态特色基础。2013年,该校正式创建“国际生态学校”,成为“垃圾减量项目”实施学校,持续开展各种生态主题研究。2014年,该校利用整体迁建的契机,提升了生态发展的硬件水平。校园以绿色和蓝色为主色调,流水潺潺、清新雅致。投资近400万元兴建了生态教育馆、太阳能发电和雨水循环系统三个生态项目。在校园文化布置上,精心打造了以“一轴、两园、三廊”为中心的生态文化空间。中庭回廊分楼层建成以水、空气、森林为主题的展示区;廊柱也分楼层布置了二十四节气歌,扬中芦、柳、竹、鱼地域特色文化等内容;教室走廊设置了“绿娃秀场”和绿化长廊,室内布置了环保角和生态主题墙,生态作品遍布校园各个角落,学生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生态文化的熏陶。

建设“生态课程体系”,培养生态行为素养。逐步打造以生态馆为基地,创新微课程为抓手,实践体验为载体的实践课程体系。生态基础课程。开发“走进生态馆”课程,纳入学校课表,编写“小绿娃的生态之旅”校本教材,开展校本研究,并在校园网上建设数字化生态馆。生态生活课程。将水文化、河豚文化、二十四节气等乡土主题研究课程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设立生态种植节、生态悦读节、生态艺术节、生态体育节、生态科创节等主题节,帮助学生加深生态体验,收获成长自信。开设变废为宝等创意生活课程,对生活中的废品进行艺术改造。积极拓展生态学习资源,前往本市的长江渔文化生态园、自来水厂、园博园、滨江公园;市外的丹阳石刻园、溧阳红森林公园、扬州茱萸湾、红杉体育场等地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生态实践能力。生态发展课程。开发创新微课程,按年级确定种子、土壤、森林等主题,展开创新研究。整合生态主题课程,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在一节课上综合呈现同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整体设计一年级新生入学课程,开展绿娃看校园、绿娃认数字、绿娃研种子等9个主题研究,让孩子迅速适应小学生活。

健全“生态评价机制”,激发生态发展动能。评价内容生态化。开展“小绿娃”系列才艺评比,评价学生在生态发展中的生态素养;撰写生态小论文、组织生态答辩、评选小小植物学家等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生态素养;结合现代班集体建设,评选自主管理小绿娃、优秀小黄帽监督员等,评价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评价标准多元化。设置美德星、美体星、智慧星、环保星、自主管理星“五星评价体系”。设计《绿娃成长之旅》手册及集星争章记录表;开展“五能娃”评比,鼓励自主发展、特色发展。评价方式立体化。采用学校评价与家庭评价相结合、班主任、任课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多元评价。利用绿娃成长周记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经班级、年级、校级层层推选、层层表彰,每周给优秀学生颁发表扬信,定期给予优秀学生集中奖励等,进一步激发学生上进心。

实施“品格提升工程”,提升生态发展内涵。以《小学生生态素养提升行动》为题,成功申报江苏省首批品格提升工程项目。项目研究中,充分发挥已有的生态教育优势,按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思路,遵循年段特征,整合已有资源,打造了四位一体(生态文化氛围、生态体验中心、生态课程体系、生态评价机制)的生态乐园,积极深化各项生态特色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地帮助学生提升生态素养。同时,将生态种植园升级为数字化生态种植园,采用云技术实现种植基地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存储,实时监控并记录植物的环境状态和生长情况,为学生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探究和体验环境,将种植变成学生乐于参与的探究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生态素养,积淀了生态教育内涵,彰显生态教育品牌特色。司志云

相关阅读:
琼岛涌动开放潮 纪念万国权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