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减负”到底难在哪?别只把教育部长的话当段子听
摘要: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
“减负”问题,是近来社会热议甚至“热吵”的焦点。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今年两会“部长通道”回答记者“如何看待减负”时表示,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多因一果”的综合症,要多方面发力来综合整治。
这个意见十分重要,一争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要害,值得我们好生研究。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之所以叫喊了几十年,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收效不大的原因,盖出于此。“多因一果”的综合症,成为一种教育界的常见病、社会上的一种流行病,甚至成为一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牛皮藓。学生、家长、老师叫苦不迭,但又无可奈何。
“多因一果”, 解释一下,就是多种原因,导致一个后果——学生负担过重。现在,我们且来分析一下“多因”之多。
学生负担过重,是有目共睹的。这是由学校、家庭、高考及社会多方面的压力造成的。但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不能只靠学校减负,板子不能只打在校长、教师屁股上。现实生活的情况是:学校采取了减负措施,但社会不配合,补习班越开越多;学校减负,家庭增负。补课的价格步步攀升、高得离谱。有人说,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话是对的。家长一面说,经济负担吃不消,一面却勒紧腰带、省吃俭用给孩子补课。这样的双簧戏演下去,不仅不减负,学生反而增负。
我看过一出滑稽戏《放伊一马》,写了一对夫妻,男的叫王成龙,开出租车,妻子是超市收银员。她希望读初一的儿子王成要成真正的一条龙,不要像他爸一样开出租车。可惜,王成期中考试成绩是“一片绿”:60、61、62。六六不大顺,妈妈要求儿子去补课:理由是“恶补底下出才子”。于是,王成每天放学后补两节课,三个月补课费付掉14000元,换来期终考试成绩“一片红”。爸爸想打退堂鼓。妈妈却说:“你要补,他要补,我还要补。人家在补,我不补,我就吃亏。”恶补只有一个恶劣的结果:学生负担不断加重,王成到晚上一点钟还在做作业。他只好在上课打瞌睡,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他最后只好出走了事。实现他“最开心的事是不上课”的愿望。
“多因一果”,学校自然有责任。我们注意到,有的学校没有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控制好作业量,一些初中学校和高中学校追求升学率而加大学生作业练习量,个别学科作业较多。有的学校一面在谈减负,一面私下制定了一个土政策:初中毕业想进市重点高中,三个学期语数英都必须“全优”,也就是“3A”;如果想进区重点中学,三个学期语数英都必须“次优”,也就是“3A-”。 没得“3A-”,进重点中学,谈也不要谈——你看,分数,还是成了大家追逐的宝贝。
分数是一根绳索,捆住了广大的教师和学生的手足,把他们绑在考试和测验的战车上。学生家长,朝伊磕头,测验考试,当伊珍宝。教师校长,奉为至圣,补习靠它,生财有道。分数改变命运,排名优劣,托福依靠。分数划分阶层,失落者哭,得到者昌,不晓得你是否听说过?
“多因一果”,自然不必讳言:现在教师负担也很重,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各种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社会性事务,压得老师们喘不过气来。这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一种实际情况,产生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管理部门采取行政化的手段管理学校。这样一种管理,脱离教育实际,依靠行政式的考评管理教学工作。造成教师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了无谓的重复无效劳动中,从而影响了老师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上的精力投入,无力在减负上下功夫。
陈宝生部长指出:“今年要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教育部将专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将教师从繁重的非正常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能够安心进行教学研究,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真正把教学工作做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因此,要解决“多因一果”问题,我们不能只顾学校一头。学校、家庭、社会舆论,要几管齐下,综合整治。而对于“减负”的决心,陈宝生有一段话,在两会期间得到了热传:减负难,减负难,减负再难也要减……今天不减负,明天不减负,学生负担重如山,孩子失去了青少年的快乐。学生不高兴叫什么?就是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
这段话讲得很有趣。但为了下一代,可千万别只当段子听了。
栏目主编:朱珉迕文字编辑:朱珉迕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徐佳敏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